原标题:佛教常识丨带你了解佛门吃斋与吃素区别引读营养过剩和食品安全问题齐发的今天,素食备受青睐,吃素已然成为一种健康的社会风尚,除佛门中人外,从明星政要到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并实践吃素。但是很多人对于佛门吃素并不太了解,以为吃素就是不吃肉,以为吃素等同于吃斋,其实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一起...
2021-05-20 阅读全文 >>慈悲是中国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出发点。(图片来源:中国素食文化传播网)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就佛门而言,尊重生命是素食的一个重要观念。大自...
2021-05-20 阅读全文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李婷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正是他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
2021-05-20 阅读全文 >>原标题:汉地素食之风源远流长与佛教亦有渊源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
2021-05-20 阅读全文 >>原标题:中国大乘佛教僧人提倡素食的由来来源:另一只眼阅红尘五台山龙泉寺对于佛教,社会上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有的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却是妇孺皆知的,那就是出家人茹素的生活习惯。往往有人一旦说自己吃素,马上就会让人联想到是不是信佛了,究其原因是人们对素食概念的混淆造成的。确切的讲...
2021-05-20 阅读全文 >>老子,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是我们应该永久继承的文化瑰宝。(图片来源:资料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有关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反倒是纪录他哲学思想的《道德经》最被后人所研究与学习。究竟老子是否有所谓的素食思想呢?在诸多版本的《道德经》中是否...
2021-05-20 阅读全文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素,是不吃一切肉食,仅吃植物类食物,还要不吃五辛,五辛就是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这五种辛辣食物。吃素可以培养我们的慈悲之心,吃素也不会与众生结下恶缘,吃素会远离一切恩怨,吃素会逐渐消业障,吃素会净化因果纠缠。菩萨戒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
2021-05-20 阅读全文 >>在10年前,如果有人邀请您“去吃素”,你可以猜想他/她是一个佛教徒;在5年前,你可以猜想他/她个养生派;但到了现在,他/她极大可能是一位年轻、潮流的Fashion人士了。事实上,人们对素食“粗茶淡饭”“修行”的印象正在淡化,够不够好玩?够不够时髦?好不好拍照?这些都让素食更加吸粉。这一点在凤凰网佛教...
2021-05-20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相信大家都知道佛教其实都是吃素的,而佛教徒自然就把吃素当成是一种常识,那么,和尚为什么吃素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的简单,接下来就来具体说一说。首先,佛教徒本身就必须遵守佛教的一些宗教信仰,那么和尚自然也是一样的,和尚是高于佛教的一种存在,如果佛教教徒都要遵守的规定,那么,和尚肯定也是需要遵守的...
2021-05-20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佛教徒只吃素是因为佛教讲究慈悲为怀,不得随意杀生,而肉食正好违背了这一点。此外,佛教徒吃素还与梁武帝有关。梁武帝是一个十分推崇佛教的君王,故而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很多举措来促进佛教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下令大肆修建寺庙,当时南梁都城城内的佛寺数量快速增多。一位名叫郭祖深的南梁官员就曾对此进行过“下佛...
2021-05-20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虽然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吃素的,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用胖和尚来形容信佛教的人,而用清瘦的道士来阐述信道教的人,虽然说佛教中有一部分练习武功的少林寺人员,他们也是很清瘦的,但是大部分练习佛教的人身材都比较臃肿。虽然说佛教是吃素的,但是对于一个信佛的人信佛的和尚而言,他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坐...
2021-05-20 阅读全文 >>原标题:礼佛吃素斋,佛入心中来!南山素斋,舌尖上的禅修盛宴!“游南山,品素斋”,进入南山景区,除了瞻仰观音,在烧香拜佛后,吃一次素斋也是难得的心灵朝圣之旅。以好奇的味蕾,感受舌尖上的虔诚,体味“拜佛吃素斋,佛入心中来”的美味境界。南山素斋---南山缘素斋是以素食为特色的菜系,因为素食与佛教及各种斋戒...
2021-05-20 阅读全文 >>0781423佛教徒能不能吃鸡蛋,早在晋朝时就有人辩论过这个问题。须知素食的精神是长养慈悲心。饮食一道,世尊在世时,僧团提倡日中一食,实行托钵制度,这是大慈大悲,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托钵时,斋主供养什么就吃什么,并无分别心。现在泰国、锡兰这些小乘佛教国家,依旧保持托钵制度。大乘佛教国家,如中...
2021-05-20 阅读全文 >>文/苏则 (原创) 录音/洪鑫 (原创)引子:和尚必须吃素吗?思想文化的传播,有时和食物的传播类似。有时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有时是“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许多菜色流传到了外地,被外地人的手艺和口味改造,虽然广为流行,却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代川菜流传到清淡鲜甜的江南,就减弱了麻辣的口感...
2021-05-20 阅读全文 >>(图片来源:资料图)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情绪就会陷入极端的状态中。“素食”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并不等于“不吃肉”。汉语“素”字本义是指白色、干净和质朴。有专家作过考证,素食在中国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蔬食,此义与...
2021-05-20 阅读全文 >>佛教护生与动物保护永恒智慧的生命箴言(图片来源:nipic) 编者按: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短短两句话,道出了佛教对动物的深切关怀与无尽慈悲。千年以降,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水乳交融,使得中国社会在对待动物的主流意识与实践行动上要比西方社会做得更好而且更早。然而今天,由于传统文化的断代与当今...
2021-05-20 阅读全文 >>《拣饮择食的二元陷阱》一、“佛法”无提倡食素、无提倡食肉,只教人不滞留感知,驾驭一切观点与立场,永不滞留二元对立,随缘而活,何曾教人拣饮择食呢?二、释迦牟尼佛死后,世人将他的生前讲座言教辑录成经文,更创立了组织,自称“佛教”,佛陀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以宗教自居。三、提倡食素是“佛教”,并不是“佛法”。...
2021-05-20 阅读全文 >>本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白玉传承,学过一点点五部大论的内容,试以戒律学的角度论之。佛教显宗的戒律有2种:1,小乘戒:即“别解脱戒”,主要是行为和语言上的戒律,如杀生、偷盗、饮酒、性行为等。2,大乘戒:即“菩萨戒”,主要是基于菩提心(即慈悲心和求道心)的戒律。其中第二种,大乘戒,有两个比较主要的传承。一个...
2021-05-20 阅读全文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就生长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在古代饮食文化的长河中,宋代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素食文化的盛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素食文化的盛行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素食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本文我们将一起了解素食主义,并探究其盛行的原因。 一、素食主义 素食有五种...
2021-05-20 阅读全文 >>原标题:只有中国和尚吃素,外国和尚可以吃荤?来听法师怎么说【知义法师】素食的目的,是为爱护众生的生命,要爱护众生的生命,就必须戒杀。不杀生,才是真正的仁慈!同时素食也是为了降伏我们的贪心,因为大家为了贪口腹,贪健康,贪长寿,才杀生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想成佛,因此更须依照佛法,切实去做,才能达到目的。...
2021-05-20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