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不光包括我们吃的东西,还包含有精神的“食”粮,这些“食”物共同滋养了我们生命。《阿含经》里是这样对“食”物定义: 尔时。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四种人间食。五种出...
2021-05-18 阅读全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识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法贤译自汉...
2021-05-18 阅读全文 >>在佛教中在家居士的八关斋戒中,以及出家僧人的戒法中都有不非时食戒,“时食”,从每日清晨明相出现后至日正中前为食之时;另外,“非时食”,指从日过中后至次日明相未出之前,这段时间不是受持斋戒的佛弟子进食的时间,所以叫做“非时”。这里的“非”有不是、不允许的意思。受持斋戒的佛弟子如果非时而食,名为破斋...
2021-05-18 阅读全文 >>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
2021-05-18 阅读全文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仙人鹿处。尔时诸比丘饭食已后。会于讲堂而共讲议。设有长者所行平等。有净戒比丘奉行真戒。来入其舍从受分卫。若复曰获致百斤金。何所胜乎。或有比丘报之曰。百斤千斤有益耶。熟思计之。奉戒比丘。遵修正真受其分卫。念彼长者其福最上。于时贤者阿难律在彼会中。闻说法言。...
2021-05-18 阅读全文 >>来源西安演雪居士公众号1《佛说施食获五福报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令人得道。智者消息意度弘廓,则获五福。何等为五:一曰施命,二曰施色,三曰施力,四曰施安,五曰施辩。何为施命?人不得食时,颜色憔悴,不可显示,不过七...
2021-05-18 阅读全文 >>原标题:佛门里的一些规矩,居士一定要了解!1.什么是居士?居士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皈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夷(女)的统称。在习惯上(不管你有没有受过五戒),对所有男女在家信众,都称为居士或者护法。而实际上,只受了归依,没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众,只能称为信士。2.什么是威仪?戒律守得清净后,...
2021-05-18 阅读全文 >>这篇故事出自《佛说见正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世,为什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 还没开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
2021-05-18 阅读全文 >>原标题:让《巴利三藏》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说”两千五百年前,人类的伟大导师佛陀诞生,佛陀一生领悟自然,追求真理,并把所觉悟到的真理无私的传播给人类,为黑暗和痛苦中的人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然而时至今日,佛教在中国却因为教门纷争、神化迷信、商业挟持,令佛教受尽千般指责和万般曲解,陷入一种既尴尬又危险的...
2021-05-18 阅读全文 >>(第三章割爱去贪)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陀曾这样说:已经剃除胡须和头发成为沙门,乃是发心接受道法的人,就应当舍去资产和财富,通过乞食和化缘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所谓‘取足’,是指通过乞食在每天中午吃一餐,每晚则在树...
2021-05-18 阅读全文 >>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觉。六、闭上眼睛而无法张开。七、时常遮覆头部和脸部。八、侧身卧着饮食。九、身体和嘴巴发臭。十、脚部和膝盖发抖...
2021-05-18 阅读全文 >>原标题:佛说十大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千万要牢记!佛陀悟道之后,向众生开示佛法,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因果循环规律。佛陀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而聚,因缘而散,一切都是随缘变化的,所以警示人们要用“无常观”来看待一切。不可执着于事物的表象,被其迷惑。无论你现在的状态究...
2021-05-18 阅读全文 >>佛说处处经佛言。道人行道。若嗔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利。得之便计无常。不随身犯。谓不犯杀盗淫。是为不随身犯。出嗔恚者口亦不言。意亦不念。是为出嗔恚意中大深声者。譬如人作盗。说言。汝所作大无状。是为意中大深声。佛言。味味次第者。所食物外合之内。分别其味令不错误。是为味味次第...
2021-05-18 阅读全文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
2021-05-18 阅读全文 >>展开全部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
2021-05-18 阅读全文 >>正午后不吃饭不但能减肥,还有五种福报(图片来源:凤凰佛教)编者按:在佛教中在家居士的八关斋戒中,以及出家僧人的戒法中都有不非时食戒,“时食”,从每日清晨明相出现后至日正中前为食之时;另外,“非时食”,指从日过中后至次日明相未出之前,这段时间不是受持斋戒的佛弟子进食的时间,所以叫做“非时”。这里的“非...
2021-05-18 阅读全文 >>原标题:《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导读(四)四、实事求是的智慧与方便在上文,举出《药师经》来比照本经佛法的智慧和实证法门,主要目的是使后来学佛的人对释迦的教化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赞叹般若、赞叹实证的经旨,是对正信佛法的一个强有力的说明:佛法的要义就在于般若。如何正确地引导众生正信佛法,...
2021-05-18 阅读全文 >>过午不食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
2021-05-18 阅读全文 >>日本京都誓院寺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丹珍旺姆)《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注:财物和美色对于人来讲,就像小孩子贪图刀刃上粘着的丁点儿蜂蜜:它吸引人的那点甜味,根本不够一餐的美食,相反倒有被割断舌头的危险。...
2021-05-18 阅读全文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 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
2021-05-18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