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季节养生

发布时间:2021-07-03 发表于话题: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点击:637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养生 > 夏季养生——季节养生 手机阅读

关于养生你一定看过这样那样的话题,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养生这个话题!

有很多人问过:“什么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春季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

夏季养生,炎炎夏日,平和体质者应将养生的重点放在清热养心上。

长夏养脾夏秋之交的长夏时节应以健脾为主。

秋季养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秋季肺脏最容易受到燥邪与寒邪侵害,各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秋季,所以平和体质者在秋季应以养肺为主。

冬季养肾,冬季与肾相应,应以补肾为主;冬季天气寒冷,易伤阳气,平和体质者宜选择正确的保养方法以助人体的阳气,同时提高御寒力。

答案尽管不同,但又各有道理,其实,养生从每一个当下开始就是最好的,养生不怕从零开始,只怕从不开始。

5月5日至5月19日,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立夏的出现也表明今年的夏天正式来临了,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你,不如就在此刻开启属于你的养生之旅。

相比于其他三个季节,夏季不太受欢迎,尤其到了三伏天,简直是个蒸笼,又热又闷又潮,容易诱发各种问题,比如心情烦躁,失眠,睡不好,食欲下降,腹泻肠胃疾病等等,总之,没几个人喜欢过夏天的。

但庄稼需要夏天,没有夏天的高温酝酿,农作物就无法开花结果,到了秋天也就谈不上收成了,到了冬天可能要喝西北风了,所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对健康而言,夏天可以出汗排毒,冬天藏了几个月,夏天正好可以出汗驱驱寒,当然如果整天呆空调房的话,可能没这个机会了。

夏季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说法,我国民间习惯把阴历四、五、六月划分为夏季;也有人习惯把公历6、7、8月划分为夏季。在气象学上所指的夏季,是将连续5日平均气温高于22℃的季节定为夏天;在天文学上所指的夏天,是把从“夏至”之日起,到“秋风”前一日止定为夏季;我国古代所指的夏天,是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前一天止定为夏季。

尽管说法不同但面对对即将迎来炎炎夏日,应该如何愉快而健康的度过夏天呢?今天系统化的说一下。

一、夏季特点:

1、夏季万物华实

《黄帝内经》记录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蕃,即茂盛;秀,即华美。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期间清气充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最华美的季节。人是万物之灵,也应该神气饱满,情绪外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机。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

2、夏热夏长

夏热夏长为夏季的气候特点。在《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里说“四时万物者阴阳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就是指一年四季温热凉寒的变化。而温热凉寒的变化是由一年中阴阳消长所形成的。因为从夏至之日起,已进入夏季,这一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照地面时间最长,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从这一日起,北半球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季,万物开始生长发育。整个夏季是阳盛阴弱、阳消阴长的过程。

3、盛夏的主气——暑与湿。

暑为盛夏的主气,人们把气温高于30℃极热天气为暑天,一年四季惟有夏季才有暑天;湿也是盛夏的主气,盛夏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气候闷热,阴雨连绵,空气中湿度很大。

中医认为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犯病因此要注意防范。

二、夏季养生的关键——清燥解热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夏季养生的原则

1、晚睡早起,天长夜短

《黄帝内经》说,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原则。

2、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

3、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4、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5、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6、以清为主

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当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东西更要讲究卫生,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那还是有道理的。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7、头脑宜清净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忌烦躁不能自制,因躁生热,从而心火内生。要使心情像清澈平静的湖水一样,正如古人所说要“静养勿躁”,这样才能避免因情志诱发疾病。

8、环境宜清凉

夏天不能整天依赖空调,要趁着早晚气温稍低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的污浊。尤其是下雨时及雨后,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这时应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精华。

四、养生具体方法

1、养心。

在中医里,心不仅指心脏,还包括了人的神志精神活动。

所以,养心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精神层面和食药滋补。

①精神层面

*心里调节发:古代没有空调设备,因此到了夏天,酷热难当时,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影响心的主要是心态和情绪,外界环境燥热容易诱发心情烦躁,特别是阴虚火旺者,肾精亏虚,血虚,血热者,外界的高温蒸腾,加上出汗,体内更加干燥缺“水”,不光身体干,心态容易崩溃。

*有意识的去控制情绪,每次想发火就闭目深呼吸;

*每天安排时间静坐冥想,是修心的好方法;

*劳逸结合,每周安排时间放松休闲,这并非浪费时间,遇到太多珍惜时间从不放松,结果郁火都出来了,人反而焦躁不爽,人毕竟不是机器,不管工作还是学习,最终都是为了好好的活着;


*学会调节,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难受的时候,怎么办?有的沉迷其中得了肝郁调节不过来,有的能迅速调整跳出来,遇到不顺的情况,不妨主动调节,比如放下手头一切外出逛逛,旅游,聚会,回家陪父母,倾诉,看电影...都能帮助走出低迷情绪。


*不要抱怨天气太热,下雨之类,人类作为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员,学会顺应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违背或强制改变这些规律,只会让身心受到伤害。


②食药滋补。

心的问题还是很多,比如心阴不足,心血虚,心火旺,心脉瘀堵等等,夏天的话,主要是针对心火旺。

A:实火:

表现:舌尖红,舌体糜烂或溃疡,口舌生疮,心烦,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小便黄赤,淋漓不尽,尿道赤痛,甚或尿血,舌苔薄黄。

调理:清心降火利尿。

代茶饮:淡竹叶+白茅根+绿茶:2-5克,煮水代茶饮(注意:淡竹叶和竹叶是不同的)

其余莲子心,苦瓜等都可试试,不过寒凉,不宜频繁饮用。


B:虚火。

由于心血不足或心阴虚所致。

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易惊,低热,盗汗,面红,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

代茶饮:白芍+龙眼+麦冬+酸枣仁+柏子仁 2-5克,煮水代茶饮,滋心阴安神。


③节欲保肾水。

肾水和心火相互交融,才能阴阳平和。天热心火大容易刺激欲望,诱发频繁泄精,肾水不足无法制约心火,加重心火旺,心脏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节欲也是必须的,不可纵。

2、生活细节

①作息。

上面也有讲,晚睡早起,11点前入睡,至少保证6-7个小时睡眠。

*起床后,如果要喝水,一定是温水,勿碰凉水即使夏天;如不渴,喝几口唤醒脾胃即可,无需强制喝很多。

*不宜露天睡觉;

*白天开窗子透气,但晚上北窗不可开(北风较冷),南风较柔和。

*睡觉后吹风扇以及空调,注意温度不要太低,而且盖好被子,护住腹部等要害部位,避免夜里空气下降,寒凉入侵人体。

②运动。

夏天就算不运动,也容易出汗,“汗血同源”,不宜连续好几个小时大汗淋漓,伤汗即伤血伤阳。有的动完出完汗,头疼眩晕难受,这是出汗过度了。10-30分钟也挺好,跑跑步散散步都行。刚出完汗,切忌冷水洗澡,毛孔大开,伤及阳气。

可以尝试一下中低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


③饮食。

*实在没胃口,可以少食多餐。

*不可过多吃寒凉,冷饮,冰激凌等,容易引发霍乱;

*生冷瓜果,凉菜最好配合热食一起吃,属于凝滞之物,特别是年龄较大者,阳气弱,更是慎用;

*饮食尽量清爽些,不宜过于肥甘厚腻,脾胃运化能力相比于秋冬,还是弱些,气血都往外跑了,里面反而不足;

*流行冰啤酒炸鸡之类,这个口感是爽,但不宜频繁用,特别是女孩子,容易诱发妇科病,痛经之类;

夏季食疗粥:

*大米芹菜胡萝卜粥,清热除烦;

*薏米冬瓜赤小豆荷叶粥: 健脾祛湿减肥;

*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清热利湿,一定要煮烂(提前泡2小时),加白糖调味;

*苦瓜排骨枸杞汤:清热滋阴,但脾胃虚寒不适合;

*单独绿豆汤:清热除烦解毒;

*大米百合莲子粥:健脾胃滋阴;

④穿衣。

*夏天穿宽松衣服,特别是内衣,不宜太紧;

*棉织品较好,可吸汗。


⑤节欲保精。

80%以上的文章都要讲到纵欲问题,毕竟这个和吃饭一样,是人的本能需求,搞不好就过度了。当然,禁欲不现实,特别是年轻朋友,除非心灵特别清净无欲无求,不然强制憋着害处不少,益处不多。

夏天最容易冲动了,大家都穿的少,也收到男性朋友信息,走大街上看到姑娘们穿的那么少,实在被刺激的不行啊,真是煎熬!难道不能出门额?

关键是养心,上面也讲了;其次,保持合理频率基本没问题,有关此方面,大家可以百度。

3、防寒护阳。

夏天那么热,还要防寒?很多人不理解,哪来的寒?

一是人体之寒。

夏天气血,阳气都往外跑,外面高温啊!里面就空虚了,有的冬天不拉肚子夏天频繁腹泻,就是这个道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是没道理的。

二是外界之寒。这个寒主要包括两方面:寒性食材,空调。

寒性食材,不仅指温度的寒比如冷饮,冰粥等,还包括寒性食材比如海鲜,西瓜,凉菜,凉皮等,这些性质是凉的,吃进去要消化吸收需要更多阳气来暖化,如果阳虚火力不足,那吃完就拉肚子。

空调,现代的生活条件空调很普遍及了,的确很舒服,但有两个害处,剥夺了身体出汗的机会,秋冬汗没法出,春天出的也不多,就指望夏天出汗排排毒,散发下热量,求个进出平衡了,你倒好,整天呆在空调房,相当于过第二个冬天啊!再者,夏天毛孔打开,寒气容易趁机而入,落下阳虚体质的病根,相当多的阳虚体寒都是夏天得的。


所以,夏天防寒护阳还是很重要,人说到底还是以阳气为本,怎么护阳?

几个关键点:

①寒凉之食节制。

也不是一点不能吃,夏天不吃寒凉很难,凉菜很多,脾胃正常的吃点没事,还能降暑。

*最好配合热食一起吃;

*吃的话注意量,每次不要吃太多了,过多秋天容易腹泻了;

*能加热就加热下,就算一夏天不吃寒凉的对身体也不会有害;

*脾胃虚寒者,经常腹泻者还是别吃了,一时爽后面遭罪;

*宫寒、痛经之类也慎用;

②空调。

*吹可以,尽量温度不宜太低;

*多穿衣服保暖;

*空调房喝点姜茶之类;

*睡觉吹的话,盖好被子,最好不直接对着身体吹。

*每天抽点时间户外动动,给身体出汗的机会。

③泡脚。

如果不是阴虚火旺,上火怕热,可以泡泡脚,一年四季都能泡。

泡完按摩下脚底之类挺好,特别是经常吹空调的、脾胃虚寒的,算是弥补办法。

④寒性病。

*如受寒了,比如淋雨,吃凉的拉肚子,可以煮点生姜水,往外驱寒;

*如脾胃虚寒,受凉腹泻,可以弄点干姜+大枣之类泡茶喝;

*理中丸:针对脾胃虚寒的,适度吃吃。

*如果宫寒之类,可以弄点炮姜,煮水喝喝。

⑤小技巧。

*头部是阳气汇集之处,不可受寒,不可冷水洗头,需及时吹干;

*每天起床,按摩下头皮,梳梳头有利于阳气升发。

4、防暑湿。

暑湿气候,南方更加明显,暑湿就是又热又湿,不注意保养就容易导致湿热体质,南方凉茶比较盛行不是没道理的。


*饮食尽量清爽,暑湿说到底最终会侵犯脾胃,引发运化不力。

所谓的清爽不是整天吃粥喝白开水,做法清淡些,同样的食材,炒,蒸,煮,远比油炸,烧烤之类好;

*糖类,这个不宜多吃,滋腻难运化,容易生痰生湿;

*不熬夜,熬夜伤正气,给暑湿之邪趁机而入;

*酒不宜过度了,湿热之物;

*夏天不是滋补的季节,秋冬才是;

*居住环境尽量干燥清爽些;

*食疗粥:绿豆+薏米+白扁豆+赤小豆,煮烂喝;

*药膳:香薷5克+厚朴5克+白扁豆10克+绿豆若干,祛湿清热开胃;

*代茶饮:玉米须泡茶喝;

*适合食材:赤小豆/绿茶/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术/白扁豆/马齿苋。

*中成药:二妙丸或者四妙丸,针对湿热下注导致的白带异常。

五、常见问题改善

1、夏天没胃口吃饭怎么办?

夏天阳气,气血都往外跑了,里面气血不足,所以人容易困倦疲乏,食欲不佳,脾胃运化不力,导致食欲差饭量小。

这个要分两种情况,一是脾胃健康的,按说一年四季都有食欲;二是春夏换季,食欲不佳者,应该是本来脾胃就不太好。

2、改善食欲的几个办法:

*先把日常起居作息搞好;

*心态多调整,不急不躁;

*少食多餐;

*吃的清淡点,比如粥,面条等,不容易反胃;

*针对性食疗:

银耳莲子百合粥:滋阴补气。

茯苓+怀山药+谷芽+麦芽,磨碎更好,煮粥煮汤都行。

冬瓜汤

酸梅汤

肉豆蔻:化湿醒脾开胃,煮水喝就好。

其他食材:陈皮/山楂/乌梅/冰糖,都有助于开胃。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针对脾胃虚弱,适度吃点试试。


3、夏季出汗过多怎么办?

汗和心、肺、脾胃有关。

其实出汗多分自汗和盗汗两种情况,两者病因有别。自汗多一般是由身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治疗以益气固表为基本原则。而盗汗一般多由于阴虚内热所致。

表现:

*自汗:吃个饭能出很多汗,这是卫气不足(属气的一种),可以试试玉屏风散;

*盗汗:睡眠中出汗,和心肺有关,心火过旺/肺热,导致阴不足,桑叶+藕粉试试,滋阴降火。

*不管哪种出汗,出汗多容易导致气阴两虚,注意补气滋阴。

推荐茶方:

乌梅大枣茶

材料:乌梅、大枣各2枚,浮小麦5克。

步骤:浮小麦洗净后捣碎,大枣洗净。然后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加250毫升沸水,闷20分钟即可。

浮小麦味甘、性凉,能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乌梅味酸而收敛,大枣性平、味甘以益气。三者制成的药茶,有滋阴增液、敛阴止汗的作用。

桂圆人参茶

材料:桂圆肉50克,人参10克,冰糖30克。

步骤:人参切片,冰糖捣碎。然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

桂圆能补脾养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桂圆与人参泡茶,具有补血安神、益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自汗者,此外,还可帮助劳累过度者快速恢复体力。

麻黄浮麦茶

材料:浮小麦10克,麻黄根3克。

步骤:将浮小麦捣碎,麻黄根切碎装入纱布袋,将纱布袋放入保温杯中加200毫升沸水,泡10~20分钟即可。

麻黄根性平味甘,有利水消肿、解表发汗、宣肺平喘的作用,二者合用泡茶,常用于自汗、盗汗。

麦冬3个+西洋参3克+桂圆肉1个,煮水代茶饮,滋阴补气。

生脉饮:益气养阴,敛汗,针对气短自汗等。


4、夏天如何应对脚气?

有的脚气只在夏天发作,冬天没事,源于湿热下注所致。

*试试黄连素,磨成粉末,涂在脚上,穿上袜子保持一段时间;

*苦参煮水泡脚试试;

*根源还是健脾祛湿热:参苓白术丸+二妙丸,配合试试看。


5、阴虚火旺如何过夏天?

阴虚体质最大的特点就是怕热,爱过冬天怕夏天,手心脚心都是发烫,怎么办?

*饮食上不能碰任何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等耗损津液上火的东西了,坚持清淡;

*早睡是必要的,养阴;

*滋阴食材:乌梅/百合/银耳/玉竹/沙参/葡萄/雪梨/西瓜/莲藕/鸭肉;

*不宜过度运动流汗,汗液也属津液;

*乌梅荷叶百合陈皮茶,可以煮煮喝,滋阴清热;

*西洋参,生脉饮都可以尝试。


6、冬病夏治?

上面也有讲,这个病主要是慢性病,比如体内有沉寒等,夏天阳气往外走,可以顺带把寒给带出去。常见的有:寒喘,秋冬咳嗽/咳白痰等,可以放到夏天来治。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三伏贴了,每伏贴一次,一年贴三次就好,这个贴是特制的,一般医院有卖,有兴趣可以试试。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8969.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健康养生] [夏季养生] [阳气不足] [立夏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3539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