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调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1-07-06 发表于话题: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点击:609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 > 中医四季调理方法 手机阅读

中医四季调理方法

春季

春季昼长夜短,此时自然界阳气初生,人体阳气也开始生发,春季养生应该注意保护阳气。应适当晚睡早起,做一些比较放松、轻缓的运动。心情上应该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好心态,不要过分压抑自己,暴怒或忧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情志病、肝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春天与肝均属木,若肝伤则影响初阳的生发,饮食上,不宜多食酸性食物,否则容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损伤脾胃,应该多食用些生发、扶养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豆芽、红枣、荠菜等,除了食补养阳以外,春季气候变化较大,也要注意时刻保暖,不宜快速减少穿着的衣物,以保护初生的阳气,即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

夏季

夏季气温升高,雨水较多,是万物生长繁盛的季节,昼长夜短,人体阳气在这个时候最为旺盛,气血趋向于体表,夏季养生要注意顺应阳气的生长。此时应该睡得更迟,起得更早,注意午休,应该适当户外运动出汗,使阳气升发,否则阳气被遏,汗无以出,阴寒之气压制人体阳气,易产生暑湿,导致妇女带下、下肢关节疼痛等湿热内生的疾病,但是运动要避过高温暴晒,以清晨和黄昏为最佳,时间也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避免中暑或汗出过多。情绪上心平气和是养生之首要,宜“静养勿躁”,大怒、大喜易使心火过于亢奋,容易引发心脏及精神疾病。夏季与心均属火,饮食上应清淡,尽量少吃油腻、辛辣上火食物,多吃养心安神及清热解暑食物,如莲子,南瓜,冬瓜,西瓜等食物,注意补充盐分水分,且暑夏湿气较重,容易湿困脾土,使人胃口差,或腹泻,同时也应避免过度贪凉,过多食用冰饮或吹空调。此外,夏季阳气最盛,冬季常发生的疾病或因体质阳虚而发生的病症,如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痛,脾胃虚寒,冻疮等,可通过在夏天阳气最旺之时,顺应气候,充实体内的阳气,使冬天发病的几率减少,常用方法有针灸、按摩、以及“三伏贴”,或通过中药调理等,即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秋季

秋季暑去而凉生,万物开始凋零,与清肃下降的肺气相应,人们应当早睡早起,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为佳,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情绪上应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秋季自然界阳气开始逐渐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也随之减弱,中老年人肺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及防止受凉等生活措施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此外,秋季空气干燥,“燥邪”乘机侵入人体,伤肺、伤阴、伤津,使人出现皮肤干涩、口干咽燥、头痛及大便干结等津伤失润的“秋燥”症状。饮食上宜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切勿升散以免耗伤肺气,同时注意保护阴液,可食用百合、梨和香蕉等润燥食物调理,补充人体水分,亦可涂抹保湿护肤品以防皮肤干燥,也应注意“少言补气”,避免耗气伤阴。

冬季

冬季是万物凋零、生机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腠理闭固,气血沉降,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阴精阳气均藏伏于内。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平时生活起居中,早睡晚起,避寒就暖,等到日出之后起床为宜,尤其是老年人一般都气血虚衰,更应如此,使阳气得以内藏;心理上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爱好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最好室内进行,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导致阳气外泄。并且冬季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或加重多发季节,避免骤寒骤热。饮食上要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冬令进补”意为顺应冬季“藏”的特性,储蓄精气,保阴潜阳,宜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猪肉、羊肉、龟、莲藕,亦可根据自身体质,让医生开冬令膏方,来调理身体,平衡阴阳。但“冬令进补”并非等同于一味的温补,这样易造成中焦脾胃烦热耗伤阴液,导致干燥上火、大便秘结等症,故常应该在适当温补之中,配合萝卜等行气消积的食物,即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8891.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349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