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生在元末明初,在江浙地区发迹,是有名的大富豪,本名叫沈富,也叫沈秀。由于沈万三的种种做派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才对其下手,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一次,朱元璋找到沈万三,给了他一文钱,让他帮自己放贷,按照天来计算,要百分之百的利息。也就是第一天1文钱,第二天2文钱,第三天4文钱,第四天8文钱,以此类推,朱元璋也就限定了一个月时间。
沈万三自认为家资巨富,这点钱不在话下,便答应了下来,到了家之后,沈万三独自算了起来。皇帝的命令如果无法达成,那可能是杀头之罪,或许还祸及子孙。算到30天,竟然达到4、5亿文钱,这回就算沈万三再有钱,也出不起了。
等到时间到了,沈万三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沈万三被抄家、家人全部被戍边流放。事实上,这段故事八成应该是虚构的,沈万三是个富豪不假,朱元璋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要一国之君召见一个普通生意人,实在比较难办。很有可能沈万三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朱元璋。
况且沈万三如此精明之人,能算不出这百分百利息有多高,如果这是事实,他也一定心知肚明,但皇帝让他办的事,他敢说不吗?不答应也得答应,这个亏是吃定了。堂堂开国之君,怎么和一浙江富豪联系起来了,为何朱元璋要搞倒沈万三?
沈万三支持过张士诚
张士诚是元末反抗暴元的先驱者,在一定程度上,张士诚负担了抵御元军很大一部分力量,而且张士诚还并非红巾军系统内。在占据吴中地盘后,张士诚便不求进取,一心享乐,每次出门侍从成群结队,如有战事张士诚则装病不出,在那元末乱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史料记载:
“日夜歌舞自娱。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甫至军,所载婢妾乐器踵相接不绝,或大会游谈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军务为意。”天下已经乱成一团,要容下三只老虎,这明显是大家不同意的,等到陈友谅覆灭,张士诚的末日就来了。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大军攻向张士诚所在平江城,别看张士诚有些放松,却仍是一方霸主,手下悍将无数,想要攻下平江城绝非易事。
朱元璋首先是劝降,希望张士诚能顺应潮流,投降是最佳选择,如果坚持抵抗,只能自取灭亡。张士诚则根本不回应,只是坚守城池,朱元璋围攻了平江城,足足打了八个月,最后城中弹尽粮绝,张士诚无法支撑,才被朱元璋俘虏。
张士诚虽然度量不大,却宁愿身死,也不投降,终自缢而亡。这就是朱元璋痛恨张士诚的原因,八个月时间,城内守军不好过,朱元璋的军兵同样不好过,这么长的时间,元军还存有实力,如果发生变动,后果不好预测。
其次,正是有浙江地区百姓的支持,张士诚才能坚守如此长时间,沈万三就是支持张士诚其中之一,为此朱元璋对此人也心怀怨恨。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各地百姓都减免了相应的赋税,而对江南地区,加重了税收。
江南地区一直都是大明的赋税大户,这毫无疑问,但朱元璋还是存在私心的,对此地的惩罚,就源自张士诚的顽抗。既然沈万三曾经支持过张士诚,这一富绅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沈万三曾帮助朱元璋修城墙,并自己掏钱犒赏三军
张士诚落幕之后,沈万三当然还活在,并且依旧很滋润,据说沈万三还有个聚宝盆,家中钱财是数不尽、花不完的。而作为一个商人,当然要讨好当政的统治者。
于是沈万三拿出了很多钱帮助朱元璋,军费不够沈万三来凑,修城建堡沈万三来资助,这明明是好事,但无形中沈万三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
当时朱元璋也很穷啊,带着一帮穷苦农民起义,经常提着脑袋四处征战,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为此朱元璋也会经常借用一些富商的钱财。等到朱元璋功成名就,沈万三却跳出来支援了南京城筑城经费,几乎有三分之一的费用是沈万三自己掏腰包出的。
建造都城可是国家行为,是政府出钱建造,也许也会有一些承包商,但沈万三超越了一个商人的本分。恢宏浩大的南京城,竟然是个商人出钱修建的,这让出身低贱的朱元璋十分不痛快,便想要除掉沈万三。
另外,沈万三还提出了另一个危险的要求,那就是要自掏腰包犒赏三军,这种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的罪过。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就曾自掏腰包犒赏将士,这犯下军中大忌,后被降职处分。
沈万三可是没有半点官职在身,自己出钱给军队,说好听点叫笼络人心,说难听的就是密谋造反,这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不管的。
史料记载: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朱元璋原本是想杀掉沈万三的,但在马皇后的劝解下,这才饶了沈万三一命,全家被发配到云南戍边。
政治家和商人的不同
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望极大的人,想要什么都可以,但要夺走他的权力,他就会跟你玩命。等到靖难之时,为何朱棣能那么顺利,多半能打的武将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只留下了耿炳文、郭英,如若剩下几个如蓝玉般的猛将,朱棣定无法取胜。
沈万三则是一心想谄媚皇帝,希望多出一些钱,带领其家族更上一层,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修筑都城也就罢了,还想出钱笼络军心,你这就是找死了。
朱元璋和沈万三的出发点不同,假若沈万三能安身自保,不做那个出头鸟,或许沈家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另外说点题外话,如果你去南京旅游的话,导游一般会给你讲一个南京板鸭的故事:
说的是,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时,向沈万三借聚宝盆,说的是明天鸡一叫就还。结果朱元璋连夜下令,把全南京城的鸡都给杀了,从此之后,南京再也没有听到过鸡叫,同时聚宝盆也就再也没有还过。
也正因如此,南京人擅长制作鸭子,板鸭、烤鸭、盐水鸭五花八门。
但实际上这些传说大都不可信,毕竟中间夹着一个清朝,至于朱元璋有没有坑沈万三,已经无法查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子建的这首七步诗可谓是响彻千古,但同样也揭露了自古以来皇室夺位的凶狠残酷。上一篇文章就说到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冯太后杀子的故事,详见历史上冯太后,李未央原型,为何为情人杀儿子?有怎样传奇一生?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玄武门之变一事,却成为了后世的槽点。虽然丰功伟绩彪炳千古,但其杀兄夺位之事成为了人们的诟病。那为何会发生玄武门之变一事呢?其经过又如何呢?
二郎屡受封
李渊一生22个儿子,19个女儿,可谓是子女成群。其中让人们记住的也不过大朗李建成、二郎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三女儿平阳昭公主。
李建成嫡长子,按照礼制来说,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在随父亲晋阳起兵后,建树不错、屡立战功,是个有能力的皇子。比如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歼灭刘黑闼、平定山东等,唐朝能够一统江河,有他一份功劳。
老三李玄霸,16岁之时便一命呜呼了。后世的小说《说唐全传》以及《隋唐演义》中,给他塑造了金身李元霸,把他描绘成了隋唐第一猛将。因为电视剧以及评书的关系,进入了现代人的视野,成为了隋唐人物武力值排名的焦点人物。
李元吉,没有什么才能,刘武周入侵太原时,他弃城而逃,把李家起家的老巢给丢了,他老爹在长安气的够呛。后来支持老大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年仅24。
平阳昭公主,娘子军的灵魂人物。为了策应她老爹造反,在长安一带招兵买马,为李渊入主关中打下了基础。娘子关一役后,被刘黑闼所伤,就此一命呜呼,以最高规格的军队礼入葬,历史罕有。
我们单独来说说老二李世民,关于李世民的记载,史书其实争议颇多。比如晋阳起兵,不管是《后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归于李世民的功劳。而《大唐创业起居》,则说是李渊的主意,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唐创业起居》是李渊的随行官记录李渊创业期间的点滴生活的,不排除其真实性,也不排除其溜须拍马的可能。
李世民继位后,因为担心玄武门之变而遭受骂名,曾多次要求查看自己的起居记录,不过都被褚遂良无情拒绝。后来房玄龄和许敬宗胆子小,无奈之下把《起居注》分成几个小册子,有些部分则给李世民看了。此举给历史戴上了一层面纱,让后世云里雾里,因为这涉及到他有没有篡改历史的问题。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太原起兵时,李渊曾说如果起兵能成,那以后李世民就是太子。
虽然谜团重重,但是李世民在这统一战争中,的确是战功赫赫,我们来看看李世民的功绩。
刚开始晋阳起兵之时,李世民就当上了右领军大都督的职位,统帅右路三军。进入长安后,由于战功卓绝,入了长安不久便被封了光禄大夫、秦国公。其后随着他攻破洛阳、灭刘武周、灭王世充、窦建德等,他的官职也是水涨船高,到了无可再封的地步。
比如洛阳之战时,他就成为了秦王,随后又是尚书令、司徒、天策将军,可以说凡是从秦汉发展以来的天大的官,都封给李世民了,简直是一个比一个牛。
到了最后李世民成了一个实权在握,可以自己封官的一个庞然大物的存在,俨然成了唐朝之中的单独的小王国。这地位除了皇上和太子,真的是再无第三人了。
所谓树大招风,李世民的一路封赏,严重影响了他大哥李建成的地位。都差不多有太子的权利了,那最后谁才是真正的太子,那真是说不好了。
于是乎,一场血雨腥风在太平洋的上空悄然酝酿,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杀人机器的超级风暴。
风暴前奏夜
任何一场风暴都是慢慢酝酿的,玄武门之变也有一个慢慢酝酿的过程。李渊的放任助长了儿子互相攻伐陷害的气焰。
李世民称帝后,后人为了逢迎皇帝,对李建成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抹黑。但从诸多史料中和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来,其实他也是个聪明之人,底下一批能臣武将,只是苦无办法。
窦建德被李世民击败后,其残余刘黑闼四处逃窜。魏征作为李建成的重要谋士,就给他提建议,让他带人去灭了刘黑闼去增加功劳。因为他只是长子才成为太子,没有功劳傍身,早晚都会被给废了。
这一局李建成赢得了胜利,因为李世民也曾想去灭刘黑闼,只是没抢过其大哥。李建成成功灭了刘黑闼,平定了山东之乱。
其二、李建成联络宫中的妃子,在李渊枕边吹枕边风。自古以来,枕边风就有这神奇的能力,比如刘邦能解白登之围,也多亏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吹枕边风。
李世民曾经攻破洛阳之时,后宫的嫔妃为了私利,就为了要珠宝和田地与李世民闹别扭。如今又有太子的暗中示好,说几句李世民的坏话,那自然是高兴不过了。
比如李世民在宫中请安的时候,看到李渊现在妻妾成群,不免总想到已经去世的老母亲。伤情之处,不免落泪。后宫佳丽们则趁机进言,说李世民不想过好日子,只想打仗。现在就实权在握,以后当了皇帝,那后宫的这些妃子们就会遭殃云云。
一席话说的李渊是颇为赞同,从此以后,李世民开始慢慢失宠,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顺利的保住了,因为李渊曾经想过要换太子。
第二回合,也是李建成赢了。
第三步,保住了太子之位,就该开始掌权了。在他的劝说下,李世民的幕僚像房玄龄、杜如晦等都被李渊赶出了秦王府,其武将也大多被派到了外地,比如尉迟恭就去河北修佛像去了。李世民的身边,也就剩下长孙无忌等几个可用之人。
看到李世民身边无人,李建成加大了力度。一则是私下里招募勇士,由杨文干负责。结果事情败露,杨文干顺势谋反,最后由李世民去平定了。一计不成,再出一计,比如用毒酒毒害李世民等,不过也以失败告终。随后又大力收买秦王府之前的人,都没得到什么好成绩。
后面又陆陆续续发生了许多互相争斗的事,短短的几年时间,两人斗的不可开交。秦王虽然身边只有几个人,但是离开秦王府的那些人依然对其忠心耿耿,所以此回合可以说是不分胜负。
而在这争斗的过程中,李渊迫于无奈,他甚至想效仿赵武灵王弄个一国二君,汉景帝时梁孝王与天子同辇的故事,让两个儿子分别管理一半领土。可见当了皇帝之后的李渊,已是真的老了,一山哪有二虎的道理。
玄武门之变
故事有开端就有结局,风暴酝酿了几年时间,终于爆发了。
武德九年,李渊当皇帝的最后一年,突厥人又来骚扰唐朝边境,太子李建成建议由李元吉带领一般人马去攻打突厥,李世民从军,在这过程中灭掉李世民。耽于声色的李渊没做他想便答应了建议,就此风暴正式肆虐。
李世民在这几年斗争之中,也不是白白吃亏,他也暗中收买了东宫的官员,打入了李建成的内部。李世民其实是个有野心的人,功劳滔天,却不是太子,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憋屈的。
得到消息后,于是伙同已经秘密被召回的文臣武将们先发制人。首先去宫中状告了李建成的淫乱后宫之罪,接着又暗中对宫中的禁军进行策反。自信满满的李建成得到消息,不以为意,打算自己亲自去宫中查探消息。
太过自信的人,往往会害了自己。在明面上李世民好像是处处吃亏,而他自己处处得到李渊的欣赏和宽容。或许就是这样的心理,导致其不知道其身边其实早就不安全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李世民这招暗渡陈仓用的确实好。第三回合,算是李世民赢了。
第二天,李建成与其四弟李元吉率领人马浩浩汤汤进入了玄武门。李世民早就率领众人埋伏在了玄武门,万事俱备,只等他到来了。多年的战争生涯,让李建成立马察觉到了异常,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也都来不及了。
李元吉虽然是个射箭高手,但是在这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失去了准头,连发三箭都没伤着自己的二哥李世民。不过有一点,惊着了李世民的战马。李世民躲过三箭,回首就把李建成射了个透心凉。
受惊的战马,发疯狂奔,愣是让李世民成了伞降兵。战马冲进小树林,把李世民挂在了树枝上,随后李世民从树枝上掉下来,摔得四仰八叉、动弹不得。这画面简直太美了,不敢想象。
李元吉虽然被士兵所伤,但是武力值也是惊人,毕竟在生这死关头,潜能都受到莫大的激发。他看到了李世民的惨状,来不及大笑(估计肚子已经笑疼),迅速赶了过来,正想夺李世民之命时,尉迟恭又赶了过来。
注定是李世民命不该绝啊,难怪太白金星出现于秦地,这是要当皇上的节奏啊。李元吉逃跑的过程中,被尉迟恭一箭搞定,就此一命呜呼。
后世之评价
玄武门的事件虽然是过去了,可是风波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酵。或许是人们太过追求完美的缘故,不想一个创造大唐盛世、开创了一个让中国人无比自豪的人让外国人赞不绝口的人身上出现些许瑕疵。
所以才有了对玄武门事件的无限唏嘘,后世许多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道德家都是基于此点,提出对李世民的否定。殊不知,历史上有哪个皇帝的即位,背后不是血雨腥风。历史上几个有名的治世,哪一个不是在这争权夺利、血雨腥风中建立起来的?
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骨肉相残、争权夺利,但是在皇室这场权利的游戏中,以道德标准去批判是与非,是不是感觉有点傻?不为刀俎,必为鱼肉,这是生于权利中心的人的悲哀,有些事不是你不想争就可以不争的。
好在李世民上位后,没有辱没其一世英名,在位的二十三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李建成的能臣武将都在他手上散发出了最大的光芒,为贞观之治、万国来朝的盛况立下了不世之功。比如魏征、王珪、薛万彻、马三宝、冯立,这些人都是李建成招募的贤才,最后都成了唐朝的国宝。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8731.html
标签组:[唐朝] [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 [突厥] [李渊] [李元吉] [元朝] [明朝历史] [明朝] [朱元璋] [沈万三] [张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