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的真相(三)掏空西晋的统治阶级内斗“八王之乱”

发布时间:2021-06-02 发表于话题:晋朝八王之乱 点击:975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综合 > 中国古代史 > 西晋灭亡的真相(三)掏空西晋的统治阶级内斗“八王之乱” 手机阅读

       晋武帝司马炎取代魏政权后,当时司马氏及一般世族都认为曹氏代汉、司马氏代魏,是因为汉、魏宗室失位,宗藩力量太弱之故。因此,司马炎即位后,于泰始元年大封宗室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干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正不之国,官于京师。罢五等之制,公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干户为小国。”此举实则矫枉过正, 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然西晋的分封诸王,“基本上承东汉之旧,君国而不临民",主要原因并不在此。
       实则西晋分封诸王相关的“宗王出镇”却是致乱的重要原因。早在曹魏末,司马氏就出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豫、雍、凉、冀、青、徐等州。晋武帝时,宗王出任都督者,常有四至六人,大部分是出镇以上战略地位重要的诸州,人数占全国都督名额的一半左右。宗王出镇,拥有对地方的实权,掌握一定数量的精兵,当中央皇权衰落之时,他们则乘机而起,争权夺利。这样,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根本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与原来晋武帝司马炎“思改覆车,复隆盘石"的初衷恰好相反。
        晋初,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就显露出苗头。泰始三年晋武帝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衷即惠帝,是一个低能儿,当时朝野人士悉知。而武帝其他的儿子又年幼,因此朝中上下看望比较有威望的齐王司马攸继承帝位。齐王司马攸是司马昭次子,后因昭兄司马师无子,过继与师为子。司马师死,其弟昭继兄执政,故其对师子做特别宠爱,并欲把政权交与攸,以还政于兄。 昭临死时,还执攸手以授其子司马炎。由此之故,齐王司马攸为朝野所重,欲推之继武帝司马炎帝位。然时中书监荀勗(xu)、侍中冯统等素与齐王有隙,恐司马攸为嗣对已不利,遂向武帝进谗言,劝武帝遣齐王归国。太康三年(282)武帝令其归国,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攸后忧愤而卒。这一事件初映了西晋统治集团的裂痕。
       太熙元年(290),武帝死的前夕,因司马衷"不慧”令杨骏辅政。惠帝立后,军国大权落到杨太后(武帝皇后)父杨骏兄弟手中。外戚杨氏的专权,引起诸王及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充女)的不满。贾后性酷虐,凶险多权诈,她与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合谋,于永平元年(291)诛杀杨骏兄弟及党羽一千余人,后又废杨太后,迫其绝食而死。一般认为此次政变为八王之乱的肇始。

       杨骏被诛杀后,贾后等征大司马、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入朝,拜太宰,录尚书事,与卫瓘共同辅政,贾后仍然没有掌握朝廷大权。同年六月,贾后利用楚王司马玮与汝南王司马亮的矛盾,让惠帝密诏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及卫瓘。接着,贾南风又矫惠帝诏曰楚王司马玮擅杀国家大臣,杀之。于是贾后擅政,除起用贾氏一族的贾模(后族兄)、贾谧(后内侄)及母舅郭彰为亲党外,还任用了当时的名士张华为司空,与世族王戎(司徒)、裴颜(尚书仆射)、裴楷(中书令)共同辅政。由于张华等人弥缝补阙,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尚且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是,到元康九年(299)底,皇太子司马遹的废位,演变成了诸王争夺皇位的斗争,即“八王之乱”。所谓“八王”,除上述的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外,还有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齐王司马冏(司马攸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懿弟司马孚孙)、东海王司马越(懿弟司马馗孙)。皇太子司马遹是惠帝唯一的儿子,也是武帝指定继承人,与贾谧有隙。贾后及其亲党恐惠帝死后为太子所害,故设计诬太子谋反,废为庶人,杀其母谢氏次年(永康元年),后又杀司马遹于许昌。此事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当时掌握宿卫禁军的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乘机令齐王司马冏杀贾后、贾谧及张华、等人,又杀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因为废杀贾后有功,转游击将军,此官职卑,意甚不平。司马伦将司马冏出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永康二年(301)正月,赵王伦废惠帝,自立为皇帝,囚惠帝于洛阳金塘城。

        赵王司马伦称帝后,为巩固皇位,采取削弱四方异已势力的策略。出镇诸王对赵王司马伦篡夺帝位亦内怀不平。因此,齐王冏联合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等,起兵攻洛阳。赵王伦、孙秀闻三王起兵,十分恐惧,遣其将张泓、孙辅、闻和等迎战,败齐王冏军,冏坚垒自守。成都王颖军也遭到伦将孙会、士猗等狙击,先败后胜,遂长驱过黄河。此时,洛阳左卫将军王舆等入宫攻杀孙秀及其党众,囚赵王伦,迎惠帝复位。后齐王、成都王等人洛阳,杀赵王伦。
       惠帝司马衷复位后,封齐王司马冏为大司马,加九锡,辅理朝政;而成都王颖、河间王颙虽有封赠,但均愿还镇。齐王冏自辅政后,骄恣日甚,大筑第馆,广树亲党,很快就使朝野人士失望。齐王司马冏立年仅八岁的司马覃(惠帝弟遐子)为皇太子,引起原来有希望立为皇太弟的成都王司马颖、长沙司马王乂的不满。太安元年(302),河间王司马颙邀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讨伐齐王司马冏,齐王冏兵败被杀,同党死者二千余人。司马颖、司马颙不愿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相继还镇:长沙王司马乂则留朝执政,事无巨细皆就邺城咨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原来企图立成都王颖为皇太弟,自领丞相,专制天下。今司马乂执政,司马颙自然不满意。

        太安二年(308八月司马颙、司马颖联合遣军三十多万攻洛阳,数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双方的战争一直打到次年(304)正月,时在京师的东海王司马越担心司马义守不住洛阳,便绑了司马义,引河间王司马颙的大将张方入洛阳,张方杀乂。接着,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后又复返邺,惠帝以其为丞相。时领雍州刺史的刘沈等攻长安,司马颙令张方急返。三月,河间王司马颙奏表请立司马颖颖为皇太弟,废皇太子司马覃为清河王。

      司马颖为皇太弟之后,"修日甚,有无君之心”,使朝野大失所望。东海王司马越乘机与左卫将军陈眕等挟惠帝从洛阳北征邺城司马颖,为颖将石超所败,石超劫持惠帝返邺城。河间王司马颙遣张方救邺,张方复入洛阳。接着,都督幽州的王浚因司马颖遣使密谋夺其权,故联合并州东瀛公司马腾(司马越弟)起兵攻邺。王浚引鲜卑部众,司马腾招乌丸部众,大破颖将王斌、石超等,遂围邺城。司马颖等挟惠帝南奔洛阳为张方所控制。王浚入邺城, “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王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同年十一月,张方大掠洛阳宫室后,挟惠帝帝及成都王司马颖等返长安,司马颖为司马颙所废,司马颙另立司马炽(武帝第二十五子)为皇太弟。
      永兴二年(305)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起兵,以迎驾为名,联和幽州王浚等进攻长安。次年四月,败司马颙。王浚引祁弘攻入长安,所部鲜卑大掠,杀二万余人,逼惠帝东还洛阳。后司马颖、司马颙相继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杀,东海王司马越掌权。
       这场从贾后杀杨骏起,至晋惠帝从长安返回洛阳为止,前后十六年的西晋统治阶级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十六年间的大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西晋统治集团的混战,相互杀戮,动摇了西晋的封建统治,加速了西晋王朝的覆灭。皇室司马氏一族同室操戈,所余无几,封建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
       其次,人民在八王混战中遭到浩劫,被杀者数以万计。北方大部分地区田园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形威庞大的流民队伍到各地就食。这就使原有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为激化。在八王混战的后期,先后爆发了以流民为主的起义。
       最后,在八王混战期间,诸王及各镇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取权力,纷纷招引、利用少数民族贵族参战,如成都王司马颖之引匈奴刘渊、并州刺史司马腾之用乌丸、幽州刺史王浚之用辽西鲜单等。这不仅使原居幽州、并州以北的乌丸、鲜卑能南下,更重要的是使少数民族贵族乘机发展势力,以便利用各族人民反晋的起义来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刘渊所建的汉赵政权以及氐人李雄的成汉政权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的。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6383.html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西汉] [王司马] [晋武帝] [晋朝] [八王之乱] [史记] [惠帝] [司马颖] [宋朝] [司马飆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

0.0997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