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在历史上也是个异数。大一统的朝代不是没出现过藩王内乱,但大多数在王朝前期,而且在平定内乱后王朝大一统的凝聚力更强。汉朝就是如此,元朝、明朝更明显,清朝也不例外。
八王之乱就出现在西晋王朝前期,但是这个强盛的一统王朝竟然直接崩溃了。这不能不让人仔细分析大崩溃之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众所周知,八王之乱摧毁了西晋的统治基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当初司马懿借鉴曹魏妄图重建中国的封建制度,希望再来个八百年,最起码四百年的。
八王之乱,最先便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协同齐王司马冏起兵杀掉了贾后。
永宁年间(301年),赵王司马伦毁掉惠帝自立。
司马伦谋反以后,驻扎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征讨司马伦,驻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驻守陕西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回应。
洛阳城中的禁军名将王舆也起兵抵制司马伦,迎来惠帝复辟,杀掉了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以大司马的真实身份进到京都辅政。
从八王之乱看出西晋王朝的特点
八王之乱,相互攻杀,没有另立中央,这一点是和汉朝的吴楚之乱最大的不同,也不像明朝的靖难之役。从这次变乱之中,可以看出西晋王朝的特点。
泰始元年(277年),司马懿制订了王国置军的规章制度,将封国分成大、次、小三等,不一样级別可置不一样数量的军,但是,各王没有地区行政权。同祖称王的大国辖属民户两万户,置军从上到下三军5000人。
之后又让诸王担任地区大都督,诸王是多少有了行政许可,又有了丰厚的部队,如此一来,多王把握了封国的军政实权。司马懿本来以为即使儿孙们内斗,最终政权还是能够掌握在某个最强者手里,这能促使王朝的生命力更长久。结果不尽如人意,奈何?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
第一,君主专制规章制度,非常是皇帝与丞相、地区首长、统兵重臣的关联。
第二,拥有一个可以用心推行这一规章制度的统治集团,特别在关键的是,拥有一个有声望、有才干的皇帝。
二者缺一不可。西晋初年,上述2个要素基本具有。
但为什么西晋诸王没能实现一种封建制度呢?
尤其是八王中还有数人比较有军事才能,能够统治他们部下的少数民族。
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管领鲜卑;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统治并州。
当时的胡族居住中原,他们应该下大精力处理民族事务,并想办法开疆拓土才对。就像汉朝的诸侯王尤其像吴国、楚国、赵国在这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后来七国之乱时,汉朝中央几乎没有取胜的把握。
西晋诸王为何只带灾难性的恶果
明朝的燕王、宁王等人捍卫北边,对付蒙古人!而西晋诸王几乎毫无贡献,只带来灾难性的恶果。这到底是为什么?
许多人都用历史的发展来看待问题。
柳宗元的《封建论》是这样评价秦朝以后的“封建制度”的:“汉朝得了天下,矫正秦朝的过失,遵循周朝的制度,瓜分海内分封宗子功臣。数年之间天下大乱,汉高祖奔命扶伤不暇,被匈奴围困平城,中了流矢,凌迟不救应的诸侯三代。后来汉武帝得到主父偃的计策实施推恩令,诸侯王才不危害中央。然而封建开始时,郡县、侯国各占一半,当时却只有叛国而无叛郡,秦朝制度的优点十分明显。汉朝之后的时代,百代之后的变化也不出于此。”
我们承认柳宗元的判断,封建制度的好坏的展现还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但是为什么西晋诸王几乎没有体现一点儿的“封建”优势呢?
总结
这不能不说是西晋诸王的素质比较低下,没有一个政治教科书所讲的英雄人物。假设出现一个强者,统一诸王,即使谋朝篡位,带来的危害恐怕也小得多,甚至不会出现“五胡乱华”的后事。
有人提出异议,这样一个强势人物会不会带来天下大乱?
要知道汉朝末年的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一方,几乎每一个诸侯都有一把刷子,但是汉朝的混乱统治并没有使少数民族起图窥中原之心。
曹操、刘备、孙权哪一个没有开辟疆土?使当时的少数民族“归化”呢!所以说起这段历史,让人觉得西晋诸王几乎都是孬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知历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