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
它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我们大致梳理一下这段历史。
首先,所谓“八王”,实则并不止八个王,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有此一称。
其次,这次动乱从291年开始,到306年结束,历时16年。但其中291-299之间的8年,社会还算安定。
其三,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何不食肉糜?”的史上最蠢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以及一个貌丑心狠权欲盛的皇后--贾南风。
其四,八王之乱的根源,在于西晋初期,为对抗助其上位的士族阶层,统治者大封同宗子弟为王。
比如西晋建国之时,晋武帝就分封了27个同姓王,且不断扩大他们的权力。
八王之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历时3个月,以贾皇后掌权结束。
主要有两位王参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历时8年。
主要有六位王参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
先看第一个阶段: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重病之时下诏书,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很快,外戚杨骏独握实权。
291年3月,贾南风召司马亮、司马玮带兵进京,设计杀了杨骏,并诛灭杨骏三族数千人。杨骏政治势力被消灭。
掌政者变成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贾皇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各人之间勾心斗角。
291年6月,贾南风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司马玮杀了司马亮与卫瓘。贾后再以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司马玮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
第二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战争更加惨烈。
贾南风掌权8年,但她没有儿子,当时的太子司马遹乃才人谢玖所生,且与贾南风一向不和。为了将来能当太后,贾后打算除掉这太子。
299年,贾南风灌醉太子,然后让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写好的信,信中内容是要父亲晋惠帝退位。太子太醉,抄了不到一半,剩下的,贾皇后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
贾南风将信呈送给惠帝,皇帝与大臣决议不下,便将太子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在各种政治力量作用下,太子被杀。
太子被废时就想要推翻皇后党羽的司马伦与孙秀等人,趁此时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
不久,他们又以伪诏书,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后,赵王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相国,孙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权。301年正月,司马伦更是废了惠帝自立为帝,将晋惠帝软禁于金墉城。
司马伦掌权,大肆封官,由于官太多,官帽上用作装饰的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来凑数,这就是“狗尾续貂”的出处。
乌烟瘴气的朝堂,随即引发三王起义。
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战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
司马颖拜丞相,司马颙官升太宰,司马越为尚书令。
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这又引起司马越的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
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听,派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
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司马繇。
司马越兵败,逃回其封地东海。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应命。
经多番较量,最后的结果:
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缢死,时年二十八,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
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实则是要处置)。
途中,司马颙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掐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为“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
然而,这场动乱没有赢家,它破坏经济、消耗国力、激发矛盾,促使西晋灭亡,导致五胡乱华。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6304.html
标签组:[历史] [中国古代史] [王司马] [司马衷] [八王之乱] [惠贾皇后] [司马颖] [宋朝] [司马越] [司马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