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中国一共出现过1000多位皇帝,其中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位,包含着死后才被册封的和没有在位的,一共有73位。
如果问这些皇帝中谁贡献最大,相信大多数人会说秦始皇,的确,封建皇帝制度由他所建,不仅修筑长城,还将中国统一,实乃“千古一帝”。
要问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令后世引以为傲,很多人或许会想到唐朝,大唐文化代表着我们华夏文明鼎盛状态。
唐朝乃我国最强盛时期之一,算上女帝武则天一共经历21位皇帝,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贡献最大。
在政治上他加强了监察机构,严明执法,采纳臣子的进谏,任用贤才等。
经济上兴修水利,以身作则倡导节俭,下令不准修建宫室、宗庙,地方官员不得进贡珠宝异物。
文化上大力培养有志人才,兴办学校,改进科举制度,对教育事业非常上心。
李世民一共在位22年,一手开创“贞观之治”,既可以文治天下又可以驰骋沙场,也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唐太宗一生贡献无数,但有一个事件成为他一生中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
可以说李世民这个皇位来得并不光明,他在玄武门亲手诛杀兄弟,并逼迫父亲李渊让位给自己,如今仍有学者痛斥他这种行为。
玄武门之变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整日不务正业,好酒贪色,喜欢游玩。
李世民跟他完全相反,他领兵出征获得很多战绩,为人光明磊落,李渊并不器重太子,而有意让李世民取而代之。
太子便勾结元吉排挤、陷害李世民,称将来自己当上皇帝定不会亏待于他,所以元吉才誓死效忠太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很理解他这一行为,甚至持有同情、赞赏的态度。
史料中对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比较笼统,似乎有意隐藏很多关键信息,尤其其中过程。
这点很容易解释,毕竟李世民乃“千古一帝”,声誉名望非常高,所以有些细节不方便记录。
学者们通过翻阅史料以及推测,在李世民身上发现一个秘密,让他们感到迷惑的是,李世民将太子和元吉斩杀于玄武门时,皇帝李渊在做什么?
天降异象
当时“太白金星”异变,居然在大白天出现于正南方午位,出现这种情况乃改朝换代、天下大乱之兆。
傅奕精通天文历数,所以自然明白怎么回事,他怕引起恐慌所以没敢声张。
几日后天空再次出现异象,傅奕怕误国便将此事告知给李渊,李渊了解前因后果后召李世民入宫,刚没过多久,玄武门之变便拉开序幕。
玄武门之变时声势浩大,根据史料记载李渊当时正在乘船游玩,没有人向他报告此事?太子可能被杀,哪位皇帝能坐得住?这点逻辑不通。
直到太子和元吉被杀,尉迟恭手拿兵器站在李渊面前,李渊才知道前因后果。
李渊问尉迟恭近日谁犯上作乱,他又为何来此?尉迟恭答太子和齐王作乱,已经出兵诛杀,李世民怕惊动李渊所以派尉迟恭来当警卫。
由此可以看出李渊对整件事全然不知,身为皇帝他会被蒙在鼓里,而且无一人来此向他汇报?实在不符合常理。
隐藏秘密
李渊当时将李世民召进宫后,将秘密奏章扔到他面前,李世民急忙跪地喊冤,称太子和元吉陷害他,想置他于死地。
李渊认为他们是兄弟,并不会那样做,随后李世民揭发了二人在后宫私通嫔妃之事,李渊大怒,随后宣二人次日进宫当堂对质。
太子宫中眼线非常多,所以当日他便知晓了此事,随后跟元吉密谋,决定次日进宫将李世民秘密处死。
次日李世民进宫,太子和元吉早已在玄武门埋伏已久,其实如果李世民不将二人杀死,自己就会被他们斩杀。
学者们还有一个大胆猜想,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已经被李世民囚禁,而李世民做了两手准备,一支部队对付太子,另一支部队看住李渊。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由此可以看出,李渊确实已经被看管起来,很多人却不愿意相信,这场战役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所以那些“不光彩”之事肯定不能记录在史书中。
参考文献:
《饮马长城窟行》《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