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
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
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
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
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但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凭借强大的北洋军,迫使孙中山让位。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政府时期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先后控制北京政府。
在此期间,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军阀之间连年混战,使中国陷入极端混乱的局面。
孙中山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继续奋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也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启蒙运动。
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后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1927年4月,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中华民国进入国民党统治的南京政府时期。
蒋介石在整合国民党和镇压共产党的同时,也继续「北伐」奉系张作霖。
1928年6月,张作霖在渖阳皇姑屯被炸身亡。
12月29日,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则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镇压政策,发起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
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931年11月,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蒋介石在击败国民党几大实力派后,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
早在1931年,日本已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不久建立伪满洲国,并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全国各界民众要求抗日救亡,但蒋介石南京政府则采取「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继续剿共。
1935年华北事变后,蒋介石调整内外政策,开始和共产党谈判,进行抗日的某些准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内战基本结束。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抗日的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英勇抵抗,付出重大牺牲,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后战场上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钳制、打击了日军。
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民族形成空前团结一致抗敌的局面。
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和日本对中国抗战阵营的分化,国民党内汪精卫集团变节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主流派蒋介石集团依然坚持抗战,组织军队继续抗击日军的进攻,甚至发起某些攻势作战。
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和扩大敌后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