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 这位平阳人是元朝时的“战地记者”,随军纪录东征日本的战役!

发布时间:2021-06-26 发表于话题:元朝的著名的历史故事 点击:711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综合 > 中国历史 > 历史故事 | 这位平阳人是元朝时的“战地记者”,随军纪录东征日本的战役! 手机阅读

"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强大辽阔的蒙古帝国。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了大规模海战,此役最后元军大胜,宋军全军覆灭,南宋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忽必烈在征服南宋、统一中国后,又先后对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缅国等周邻国家,发动了战争。在第二次东征日本战役中,有一位亲历战役者,他死里逃生,并写下了自己的生死经历,他就是平阳人孔文杓。

"

元朝远征日本

早在灭亡南宋之前,蒙元对日本的战争已有两次,忽必烈早就有使日本臣服之心,从至元三年(1266年)至至元十年(1273年),曾先后六次派遣使臣赴日本,不是中途不至而返,便是日本拒绝臣服,都没能取得成功。通使不成,遂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屯戍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兵一万五千人,大小舟九百艘出征日本。日本俊宇多天皇征集藩属兵十万余人来战。元军初战得胜,后来在日本军重重阻击下,兵疲箭尽,不敢深入,仓促撤回。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日本杀死元朝两次使臣杜世忠、周福等。中国素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之说,日本深受中国影响,并非不懂这一规矩。但杜世忠、周福等两行数人俱悉数被杀,显示日本幕府执权北条时宗试图以此显示其对元朝的强硬态度。这一消息直到至元十七年(1280年)才传到元朝,后是逃回的水手带回了使者被杀的消息。消息传到元大都,忽必烈雷霆震怒,下令“立即攻打日本”。是年下半年,元朝大量征调军队(包括南宋降兵),并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征东行省(也称征日本行省),准备再度发兵讨伐日本。

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忽必烈命元军兵分两路远征日本。结集南宋新附军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4万,战船900艘组成的东路军从高丽合浦起锚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江南军乘3500艘战船,从庆元(今宁波)、定海启航。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壶岛。5月3日从合浦出发的东路军在穿越对马、壹岐后,于6月6日登上了博多湾口的志贺岛。日军以小舟围攻元军兵船,从陆上对登陆元军进行袭击,并在博多沿岸以石块构筑工事,顽强阻击元军登陆。最后,东路军只得退至肥前鹰岛,等待与江南军汇合。

江南军6月18日从庆元出发后,于7月27日两路大军在平壶岛会合,移驻九龙山,日军仍以小舟抗击,但元军重整阵容后计划分兵数路进击博多湾,攻占大宰府。但由于元军内部成分复杂,将帅不和,两路大军行动不协调,而日军则吸取前次教训,调集65000兵力严防死守,并在海岸线上建造了石垒,防止元军登陆,双方相持不下,战事呈胶着状态。7月29日夜晚,天空狂风暴雨大作,舰队遭到飓风袭击,由于元朝军队的战船系仓促建造,质量很差,结果大部分船只沉没,军士溺死无数。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有十余万元兵被遗弃在海岛上。日本军上岛后,两三万元军士卒被俘虏,运往八角岛做奴隶,生还者只有五分之一,大部分人战死。这次对日本的侵略以失败告终。这次蒙古东征日本,史书多记载是“神风”帮了日本人的忙。

后忽必烈从生还的逃回士兵处知道真相后,怒将本是南宋奸相贾似道手下心腹大将的范文虎斩首。此役日本史称“弘安之役”,中国史称“辛巳之役”。之后,元朝又制定了第三次远征计划,但是,由于中国江南和安南(越南)动乱不止,不得不暂缓出兵。1294年,元世祖驾崩,第三次远征日本的计划遂没有实施。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第二次东征日本战役,有一位元代的温州平阳人亲历战役,他死里逃生,并写下了自己的生死经历之回忆,他就是平阳人孔文杓。

《东征集序》与孔文杓

孔文杓历史资料记载于元代著名诗人方回的《桐江续集》里。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军,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方回其人节操无可言者、为后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著作有《续古今考》《文选颜鲍谢方诗评》《桐江续集》等流传于世,甚有影响。

在《桐江续集》之《孔端卿东征集》序中,详细记载了平阳人孔文杓亲身经历了此次东征,失败后长途跋涉,步行回到江南。他死里逃生回来后,撰写了大量诗文,汇辑成《东征集》,现已佚。关于孔文杓这个人,史料文献记载不多,只知其字端卿,永嘉(平阳)人,孔子五十四代孙,在孔族中属于平阳派。目前只在《元人传记资料索引》中查获:“孔文杓字端卿,温州平阳人,倡孙子。至元十八年从军征日本。”另外,方回在《三勿斋记》中云:“胶西王君玹德玉宦学江左,讲明心学,有志有气。东嘉孔君文杓端卿以‘三勿’名其斋,属予记之。”孔文杓不仅求方回为自己诗文集写序,还求方回为王德玉(王英孙之子)三勿斋写记,关系可见非同一般。

元代平阳孔氏是大族,外出仕宦很多,其一支自孔桧以后传十世到五十一世伯奋,伯奋无子,以从兄之子贵明为继,贵明生淇孙。淇孙之子为孔文栩,字周卿,幼年游学杭州,与方回交。文杓、文栩名、字关联,当为族兄弟行。孔文杓当时所以要请方回为书作序,一是因为他是父亲的旧相识,二是因为他是有名的大诗人。方氏生活于宋元鼎革之际,遭遇坎坷,宦海浮沉,对于孔文杓的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感同身受,赞佩不已。

《桐江续集》里《东征集序》载:“永嘉孔君文杓,予三十年前识其先君于武林,近袖诗来访,阅《东征集》,乃知辛巳六月,君从军发四明,自神前山放洋三日,而至耽罗。又三日,而至日本海口,泊竹岛,尽一月,逗留不进。八月,旦夜未艾,遇飓风,舟师歼焉。帅独帆走高丽,死者三数十万。与予所闻皆合。君偶得不死,附小校破舟登所谓合浦者,过平壤之都,渡辽阳之水,历故女真契丹之境,由平滦州抵燕山,凡九十四日,徒步七千余里,又久之,然后复得南归。君非将非卒,特一寒士,轻视鲸波,狼狈至此,岂非亦好奇之过乎?”

文中书载:“非将非卒”的孔文杓也竟以“随军记者”的身份亲身经历了此次东征日本战役,并撰写了大量诗文,汇编成《东征集》。此战役,元军遭遇飓风袭击,损失惨重,孔端卿幸运地没有淹死在海里,被一小校救起,然后一同乘船抵达高丽合浦,后经平壤,渡辽水,过女真、契丹之地,由平滦路抵燕山,徒步行走七千余里,又过些时日,才得以南归故里江南。

才高博学诗称“诗史”

平阳州位于温州南部,元代平阳孔氏是个世家大族,孔子四十二世孙孔桧是平阳孔氏的始祖,他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躲避战乱,自曲阜来到这里定居。后至宋元时期人才辈出,外出为官仕宦不断。孔文杓的《东征集》现已佚,我们已经无法全部窥见其诗文才学,但方回对其评价极高,称其诗为“诗史”,《东征集序》尚存几篇诗文,可以见其大概水平与才高博学,其尤以诗文以“奇”“险”取胜。

《莫忘吟》:“岁纪重光大荒落,舟师东征赫且濯。泊向竹岛更月籥,其日甲子仲秋朔。夜来昏雨风色恶,昧爽白浪堆山岳。阳侯海若纷拿攫,艨艟巨舰相躏轹。樯摧缆断犹斧斫,千生万命鱼为椁(此一句奇绝)。百舟一二著山角,跳踯争岸折腰脚。依然魂爽归辽邈,幸者登山走如奥?(敕各切),形命虽存神已索。”

次日:省舟独在冀可托,传令缚箅为渡榷。海蚩榷渡真戡谑,大将为谁何龌龊。起篷自去尔为乐,忍闻孤屿哭咿喔”。

又次日:“死者何辜岛鴐喙,将军归来浑不怍。宴衍相庆作音樂,我独生还莫忘却”。

方回对其诗评价,读此诗,有《春秋》诛心之笔在焉。特别是这句“千生万命鱼为椁”此一句天下奇绝。椁者,棺木也。这里以此比喻万千东征将士,在这次战役不幸遭遇飓风,死伤无数,命丧大海,葬身鱼腹,以鱼为棺。方回道:“而君诗善押险韵,善用雅语,善赋长篇,天下奇观无过于此役,天下奇作亦无过于此诗。死中求奇,奇中脱死,天所以不死君者,欲留此《吟》以为诗史乎?”

孔文杓另存有《苍苔》一诗:“凡有苍苔处,先知此地清。不随芳草暗,偏衬落花明。点竹添潇洒,粘梅助老成。比钱无乃俗,幽意要诗评。”

方回说孔文杓的文章也好,曰:“君文亦奇,见所为自叙。君他诗稿尤奇,非奇而何,然则奇而不失其正,尚富勉之”。在中国文学史上,“诗史”是个极高评价,从唐末到宋代,只将杜甫及其诗作称为“诗史”,“诗史”主要用来指杜甫之诗,其他人还是很少见,可以说,在“诗史”一词中,这种承认文学作品的诗歌也具有历史记述功能的观念、在“诗”中追求“史”的作用的文学观,得到了最为清晰的表达,由此可见方回说孔文杓“诗史”之作也体现了其高超文学水平修养与写作技巧。

另外,孔文杓的《东征集》中也记载了韩、日两国一直纷争不断竹岛名称,此岛韩国称独岛。日本称竹岛,孔文杓的这一记述要比日本宽文七年(1667)齐藤弗缓《隐州视听合纪》关于竹岛的记载要早近400年。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5774.html

标签组:[历史] [元朝] [明朝历史] [元朝历史] [南宋] [历史故事] [战地记者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

0.1159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