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06-18 发表于话题:养生小技巧每日分享 点击:508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春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手机阅读
春季养生正当时 立春的节气一过,春天的脚步就近了。天气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人们的养生习惯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由“秋冬养阴”转向“春夏养阳”。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从中医理论讲,春季气候是以风为特点,对应于肝,故有关补益肝脏的养生方法,成为春季养生的主要内容。

一、饮食方面:

1、 补充优质蛋白质:春季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可刺激人体蛋白质加速分解,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易患一些传染性疾病,这时易多食鸡蛋、鱼类、鸡肉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 饮食宜清淡。春天肝气旺,易引起脾胃虚弱,普通人群不建议大量进补。饮食上宜选择甘、温之品,避免暴饮暴食,忌酸涩、生冷食品,忌油腻高脂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3、 增甘少酸。《千金要方》中说:“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理论认为,酸味入肝,即可以“养肝阴,养肝血”。春季肝气本来就旺盛,过多食入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木能克土,肝火上炎必然损伤脾胃。脾乃后天之本,脾胃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才可延年益寿。 而甘味可以入脾,春天我们应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补益脾胃。如:大枣,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山药更是药食两用的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佳品,多种食法均为上品。

4、 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除了一些当季的野菜含有春天的生发之气外,葱、蒜、韭、香菜、香椿等都是养阳的佳品。新鲜果蔬所含有的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提高对呼吸道疾病和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力。如小白菜、油菜、西红柿、卷心菜、柠檬等。

5、春天阳气上升的同时容易伤阴,应兼顾阴阳,在养阳的同时,补阴仍为要事,勿使机体阴阳平衡。而百合、山药、莲子、枸杞、蜂蜜都是不错的滋阴养阴的食物。

6、多喝粥。古人云“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宜非细。”食粥虽简单易行,但无病可调养,有病可疗疾。易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海参粥等。或者加入黄芪、枸杞、人参等做成药膳粥,对于身体虚弱者是不错的选择。

二、除饮食之外,遵照经典古籍,春季还有很多养生小贴士:

1、“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人们要从冬季早睡晚起的“冬藏”状态,逐渐“复苏”过来,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多伸展四肢腰腹,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风者,百病之首也。”春天多风邪,而且风性善动,无处不在,容易引起多种疾病。出门要注意防寒防风,切莫忘记“春捂秋冻”的古训,适当保暖可不使阳气受遏,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春季的高发。

3、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保持心情平和,多看喜剧,少发怒。春季肝火肝阳都处在了上升势头,需要疏泄释放,“怒伤肝”是中医常引用的道理,生气上火易引起肝脏气血不畅,导致各种肝病。

4、 “春冻未伴,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下厚上薄”。
这些观点都符合人体下身血液循环较上身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特点。春天早晚温度较低,湿度也高,而且常伴大风天气,应特别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避免在湿地上躺卧,避免晨运时没有热身的剧烈运动。这样养阳又收阴,才能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合”。

5、 “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梳头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长久坚持是能够强身壮体的。还可以经常敲打百会穴、足三里、肝经、胆经等经络穴位,可以疏通肝胆郁气,帮助阳气生发。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应该也是我们现代人积极踊跃学习各种养生方法,汗流浃背运动健身的终极目标吧,希望我们都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4639.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3283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