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何某,退休后迷恋于“养生”,经常听某些养生保健公司组织的“养生讲座”,被养生讲座上老师推荐的养生保健产品所吸引,两年内将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了购买养生保健产品上,希望延年益寿,结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羞愤交集之下,跳海自尽。“养生”的初衷,导致了“养死”的结果,实在令人惋惜。
何谓“养生”?
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以上的悲剧将难以避免。
一些年青人以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与青年人无关,只要努力赚钱就什么都有了。一些已经富起来了的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花钱买养生保健品吃,或天天吃富于营养的山珍海味或药膳就是养生;又或者天天泡在“养生馆”里做刮痧、拔罐、按摩、针灸等就是养生。
其实,养生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需要了知的常识;养生也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商品,而是人人可以得到的大自然的馈赠。
养生的含义
“养生”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养”是“保养”“养护”“长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简单地说,“养生”就是养护自己的生命。
如何养护自己的生命?如果对生命的本质缺乏基本的了解,则养护生命无从谈起,养生就是一句空话。
五千年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中医药文化早已对复杂的生命作出了大道至简的解读:生命的本质在于内部拥有一种“生气”——生生不息之气,一旦这种生生不息之气消亡了,生命也就终结了。因此,养生就是养护好这种生生不息之气。
维持生命的这种“生生不息之气”又是什么?分而解之,就是精、气、神。精气神充足,则生命力旺盛。因此,养生的实质可以归结为养精、养气、养神三个方面。
养生与养精
精来自先天,禀自父母,故又称为“先天之精”。当受精卵形成以后,父母的先天之精便注入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内,这种先天之精化生出的元阳是生命的原动力,它推动生命按自己的规律不断发育成长为胎儿,脱离母体后继续推动生命不断成长变化,到青春期以后具有了生殖能力,更年期以后又丧失了生殖能力,这一切都是由这个先天之精所决定的。步入老年后,先天之精逐渐减少,人就显出衰老之态。当先天之精耗竭之时,生命便走到了终点。
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延年益寿,而寿命的长短主要与人禀赋的先天之精是否充足及后天对这个先天之精的保养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由于先天的禀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先天之精不可复制,也不可补充,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多,因而延年益寿的根本在于保养好这个无法增长的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的储藏地称为“肾”,这个“肾”并非现代解剖学所见到的长在腰部的那两个同名的实质脏器,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中医将肾视为“先天之本”,就是因为“肾藏精”,肾的功能强弱决定了藏精的能力,而肾藏精的能力决定了寿命的长短。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养先天之精的根本在于养肾。
如何养肾?有人迷信于“以形补形”的说法,以为吃动物的肾脏可以补肾,又或者吃类似肾脏外形的东西(如豆类、核桃等)可以补肾,这都是概念混淆之后想当然的臆测。
肾的功能主要在于收藏,养肾的根本不在于吃任何补品,而在于学会养藏。人在什么时候是藏起来的?睡眠中!睡眠就是一种收藏行为,与肾的收藏功能相应,因此符合自然的睡眠就是最好的补肾方法。
真正的补肾是将影响肾收藏的漏洞补起来,而不是往肾里补充什么新的物质。熬夜是最伤肾的恶习之一,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这是很有道理的。
养生的第一大要务,就是学会正确的睡眠以养肾,使先天之精得以收藏。
养生与养气
“气”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能量。人体的各种活动,如:眼能看、耳能听、鼻能闻、脑能思考、肢体能活动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同电脑需要耗电、汽车需要耗油才能正常工作一样。人体各器官发挥正常功能所需要消耗的这个能量中医称为“气”。
如果说“精”决定寿命的长短,那么“气”则决定了体质的强弱与健康状态。气足,则身体健壮,抵抗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反之,气不足则常感精力不济,不耐疲劳,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病,且缠绵难愈。
“气”(能量)从何而来?与“精”来自先天不同,“气”来自后天,由脾胃从食物中化生而来。所谓“化生”,即并非食物的营养成分直接被吸收而成为“气”,食物仅仅是提供原料,脾胃是制造“气”的化工厂。由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态(即体质的强弱),因而中医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
可以说,脾胃的功能强弱决定了“气”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简称为“脾气”或“胃气”,《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如果说肾精决定了寿命长短的可能性,那么“脾气”或“胃气”则为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旦脾气衰败,不能为身体制造能量(气),则生命必将缺乏生气而死亡。
并非吃进去的任何食物都会化生出“气”,那些不能化生“气”的食物都会变成垃圾甚至伤害脾胃,如果体内垃圾过多而又不能适时排出体外,或者脾胃持续受到伤害使功能减弱,则整体健康必然受到影响,这是许多疾病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
什么样的食物最有利于保护“脾胃”而不伤害“脾胃”?这是每个人需要重新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存在的误区甚多,而在传统中医里早有明确的答案。
养生的第二大要务,就是学会正确的饮食以养脾胃,养脾胃就是养“生气”,使机体能量充足。
养生与养神
“神”是什么?就是指挥人体进行各种劳作的那种意念或信息。“神”藏于心中,这个“心”也不是指解剖所见到的胸腔里那个实质脏器“心脏”,而是一个功能的概念,中医将“心”比喻为“君主之官”,可见“心”是人体的统帅。养神的实质就是养心。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除了睡和吃之外,还需要进行各种劳作。以什么心情从事劳作,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身体的健康状况。心情愉快地主动从事体力或脑力劳作,则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身体自然保持健康;在各种压力之下被动地从事劳作,心情郁闷,或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下,则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容易生病。
养心的根本在于让自己时时保持在快乐的心情状态下,但是乐不可极。如何让自己时刻保持快乐的心情?这需要修身养性,决非任何药物或保健品可以代替。
养生的第三大要务,就是学会保持快乐以养心,从而指挥身体做正确的事,保持气血运行通畅。
由此可见,养生的实质在于养成一种顺应自然的良好生活方式,以养护人体生生不息之气——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