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
高粱米,又名蜀秫、番黍、木稷等,为禾本科植物。我国主要产区有东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有黄、红、黑、白等品种。高粱米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及膳食纤维、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钙、镁、铜、铁、锰、锌、硒等。此外,高粱米中还含有赖氨酸,这是高粱可与其他粮食搭配食用的一个条件。
1.医用效能
高粱米性温,味甘、涩。具有温中,固肠胃,止吐泻等功效。适宜痢疾、泄泻、带下、纳差乏力等患者食用。《本草纲目》载,高粱米“涩肠胃,止霍乱”。
2.食用搭配
高粱米与黄豆搭配食用,营养更加丰富,对脚气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食用禁忌
(1)忌加碱煮食:高粱中的维生素B1在酸性环境及中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煮高粱饭加碱,能使70%的维生素B1被破坏,故煮饭时不宜加碱。
(2)忌常食剩高粱米饭:煮饭时,当温度达到糊化温度时,淀粉分子就会熟化,刚熟化的米饭,松软可口。若将米饭久置于空气中缓慢冷却,已经糊化的淀粉分子就会自动互相有规律地重新排列,这就是淀粉的老化,俗称回生现象,这种米饭既影响口味,又降低了营养价值。
4.食物相克
高粱米与生鱼、蛤蜊相克。生鱼及蛤蜊中含有硫胺酶,能破坏高粱中的维生素B1,故不宜同食。
5.食药相克
高粱米与小苏打相克。因小苏打为碱性药物,能破坏高粱米中的维生素B1,故不宜同食。
6.食病相克
(1)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高粱米富含糖类,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容易升高血糖,严重者可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
(2)热结便秘患者不宜食用:热结便秘患者治疗应当清热通便,不宜温中固涩。本品性温,有收敛作用,既温中又涩肠,便秘患者食用,容易加重病情。
(3)湿热下痢患者不宜食用:高粱米性温,所治下痢为肠虚便滑之痢,湿热下痢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4)阴虚带下患者不宜食用:阴虚带下者应滋阴清热,不宜温补收敛。本品对脾虚寒湿下注所致的带下宜食用,阴虚带下者食用必会加重病情。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9123.html
标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