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就特别怕冷,真希望四季里没有冬。”
“我穿的比谁都多,但一坐下来,就手脚冰凉,都不想工作。”
……
每年冬季,冷空气频频袭来,如何防寒是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但总有些人,哪怕是戴上厚厚的手套,穿上棉鞋,也不能缓解手脚冰凉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可可想说:有些人特别怕冷,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天冷手脚凉,是机体自我保护
手脚冰凉,其实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的皮肤下有“冷受体细胞”和“热受体细胞”两种受体细胞,它们可以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帮助调节体表温度。
而天气冷的时候,为了保护体内更重要的脏器不被冻着,冷受体细胞就会发挥作用——关闭毛细血管,让血液流向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保证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温暖。
这样一来流向手脚等的血液就大大减少,也就出现了手脚冰凉的情况。
但是,有些人格外怕冷,就得考虑是否是疾病找上门了?
手脚冰凉,也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贫血
贫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或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此类人群很容易出现末梢血液循环不足,手脚也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自然就容易冰凉。
同时还可能出现头晕、疲劳、心慌、口唇变白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建议到医院查个血常规,尽早调整。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不仅会影响新陈代谢,身体所产生的热量和能量也会减少,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除了怕冷,还有嗜睡、反应迟钝、声音嘶哑、便秘、腹胀、发胖等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就容易产生并发症,也可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
起初可能是足趾、手指会发冷,有针刺感、烧灼感,夜间尤甚;之后会出现下肢对称性麻木、蚁走感,活动后稍有缓解;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
闭塞性动脉硬化
相对来说,年纪大的人更容易怕冷,很可能与血管老化有关。当动脉硬化阻塞腿部血管时,血液无法到达脚部末梢,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便会出现腿脚凉,并伴有麻木的情况。
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发现腿毛变少或消失,腿部皮肤变苍白;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步行百米就会疼痛,休息一会能缓解,当继续走时又出现疼痛,这种症状也称为“间歇性跛行”;情况再继续恶化下去会出现溃疡,甚至脚部或下肢组织坏死。
中医有方,对症调理,赶走寒冷
除了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怕冷也可能是体质问题:
阳气不足,补阳气
人体中的血液、津液的运行循环,五谷精微的生成和宣化,都要阳气的作用。阳气不足,体质虚弱,会出现一系列畏寒的症状,如怕冷、怕风,喜喝热茶、热汤,男性易阳萎、早泄;女性月经减少。
疏风祛寒饮
【药材】
杜仲30克:温肾阳、补肾气;
白术15克:温脾阳、燥湿;
山茱萸12克:温肾阳、补肾气。
【内服方法】
加水5碗,煎取2碗,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作用】
补肾阳、助脾阳,增加督脉中的阳气,驱散风寒。
阳气不通,解郁通阳
怕冷,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阳虚,还有一大部分人是阳痹。原因可能是气滞阻遏阳气,也可能是寒湿阻遏阳气。
阳痹与阳虚的不同
*程度不同:
阳气不通怕冷相对轻,阳虚怕冷相对重。
*位置不同:
阳气不通通常是局部怕冷,阳虚通常是全身怕冷。
*时间不同:
阳气不通的怕冷通常是有一些基础疾病,所以是发病时比较明显,而阳虚是长时间、持续的怕冷。
暖身行气乌梅茶
【药材】乌梅1-2枚、生姜3-5克、白梅花3-5克、冰糖或蜂蜜适量。
生姜辛温发散,可以宣解气郁;白梅花解郁,也可以用月季花;乌梅酸味入肝,生津止渴;冰糖或蜂蜜改善口味。
血虚寒凝,补血活血
气血互为表里,由于血虚,气推动无力,加之感受寒邪,会使血液循环凝滞变慢。患者在临床会有面色淡暗、头晕眼花、唇舌紫暗、手足不温、局部冷痛麻木等表现。
活血鸡蛋羹
【药材】天麻10克、当归6克、鸡蛋1枚。
天麻补气养阴,通血脉,助阳气,补益作用强;当归既是补血药也是活血药,能补血行血,活血通络。
【做法】鸡蛋加温水打匀,加入天麻和当归的细粉,上汽蒸10分钟。一般肾病患者每天吃一个鸡蛋是没有问题的,具体情况谨遵医嘱。
【禁忌】湿热体质内热重者,比如面红、易长痘、舌红苔黄腻的人,以及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服用。
脾虚气滞,健脾行气
长期处于脾胃虚寒状态,不能把身体中的阳气运输到四肢,从而引起手脚冰凉,还会出现胀满、打嗝、恶心、便秘等不适。
健脾行气五花茶
【药材】
玫瑰花3克:疏肝、行气、健脾;
玳玳花3克:健脾行气;
厚朴花3克:健脾、祛湿、行气;
桂花3克:暖胃、醒脾芳香、安神;
佛手花3克:健脾、行气、疏肝;
生甘草3克:调和。
【用法】泡水日常代茶饮,早晚都能喝。全天用量每种药材可以累加到6克,即一天可冲泡两次。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7098.html
标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