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长谈的“气血”很重要!气血不正,五脏皆病(附调节指南)

发布时间:2022-04-21 发表于话题:中医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点击:513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 > 中医长谈的“气血”很重要!气血不正,五脏皆病(附调节指南) 手机阅读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其它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

气虚血虚是现代人的通病,不仅是女性常见的问题,现在不少男人也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气血通过气道(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循行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推动,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反过来,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又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

因此,一旦气血不正(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道血脉不畅等现象,中医上统称为气血不正),势必会对五脏六腑产生不利影响,五脏六腑受到影响,功能就会衰弱,出现腰膝酸软、眼干目眩、脱发耳鸣、尿频尿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调理,五脏六腑势必长期受到伤害,出现病理性损伤,引发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脂肪肝、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肝炎、慢性肾病、前列腺疾病、眼病等。在中医上,凡是这些由气血不正引发的疾病统称为气血综合症

慢性肝炎

在中医上,“肝藏血”,如果出现血瘀、湿热等情况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气道、血脉不畅,出现慢性肝炎;另一方面,由于肝肾同源,肝久病必伤肾,“肾主纳气”,进一步加重肾气紊乱。故对本病应从调理气血这个源头入手进行治疗,同时滋肝补肾,佐以清热化湿,方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对肝脏用药只会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治愈。

慢性支气管炎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不足,不能助肺纳气,肺气上逆就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喘促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而一般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都不是外因,而是气血不正所引发的肾气不足,久病之后,气滞血瘀越发严重,肝肾越发亏虚,症状就更加明显,咳嗽、上气不接下气,动则尤甚。本病的治疗应以预防复发为主,其根本措施是在缓解期进行气血同治,兼顾调理肾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减少感冒次数,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慢性肾病

中医学上把慢性肾功不全和其他肾病归结为“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关键是肾。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气滞血瘀导致三脏功能衰弱,不能很好的化生气血,久之必然导致肾脏生理功能失调和一些并发症状。

协和肾病医院的专家认为,气血同治、滋肝补肾是治疗各类肾病的最基本法则。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服用一些既能补气调血,又能滋肝补肾的中药,如枸杞多糖 LBP 制剂,不但能直接作用于肾脏,保护肾脏组织,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改善肾脏结构,增强肾功力,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与受损肾单位修复,消炎、利尿、减少尿蛋白量,抗凝、抗增生及纤维化。

前列腺疾病

西医上认为,前列腺的机能受下丘脑──肾上腺──垂体的调节和控制。这点与中医对前列腺的认知极其相似,中医理论中掌管人体机能调配就是体内之气,通过经络运行于五脏六腑、毛发皮肤。所以,虽然引发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的外在因素和症状虽然不尽相同,但关键就是气血不正。

前列腺炎,中医学将其归属为“精浊劳淋”、“气血瘀滞”、“肝肾阴虚”等范畴,发病多为劳伤肾气、感受外邪或内外因素交织,其根源就是气滞血瘀,治疗当以调养肾脏和气血同治的方式为主,再辅以一定量的抗生素等药物。

前列腺增生,中医学将其归属为“淋病”、“癃闭”范畴,病因病机多为温热下注、气机上逆、淤血凝聚。治疗上主要选用滋肝补肾、气血同治的中药。

前列腺肥大,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膀胱,瘀血阻滞,尿路不通,膀胱气化不利──气机不固、血脉不足引起。治疗方法大致为:调血祛瘀,平气通窍,清热利湿,气血同治是关键步骤。

中医防治气血综合征,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气血同治

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血不分家,如果单纯治了气,血还是不好,必然又会影响气,反之亦然,唯有气血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肝肾同补

气血与五脏六腑中的肝肾两脏关系最密切,“肾纳气、肝藏血”,气血不正首先影响肝肾,反过来肝肾不好也势必气血的化生,如果将气血和肝肾割裂开来治理,治疗过程势必会大大延长。

以上两者同时运用,缺一不可。原因是因为通过平气调血、滋肝补肾、平衡阴阳、调三焦等方法来畅通人体经络血脉,修复五脏六腑功能,达到气血综合症的整体康复。

气血不足,试试5个中医调理步骤

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等都是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那如何调理气血不足呢?老中医认为,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大体可通过五个步骤来调理,供大家参考。

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

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

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3步: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

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

补血可用“四物汤”,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

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4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5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健康养生或者中医理论知识,可以关注本号,我们持续为您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哟~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6195.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中药] [肾气] [气血不足的症状] [五脏六腑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3741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