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足才能百病不侵!人体气血充足的十大观法!

发布时间:2022-04-20 发表于话题:气血足对人体的好处 点击:365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 > 气血足才能百病不侵!人体气血充足的十大观法! 手机阅读

阴阳相济邪淫无,五脏调和百病除。

经络通畅神自旺,身轻体健寿绵长。

五行辩证分阴阳,中医道家养生功。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气血健旺,经络顺畅,百病不生。又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人体的动力,血则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的能量转化和新陈代谢。气与血,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和肉体、灵魂等一道构成了神奇精妙的生命。

人体要气血平衡,才会精神抖擞,百病不侵。看一个人健康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气血是否平衡。

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就会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

气虚,人就会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血虚,人就会心悸失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面色萎黄。

中医里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胖补气 瘦补血”,即言胖人多气虚,瘦人多血虚。

如人血管里的垃圾没有被气化掉,就会形成高血脂;肝上的垃圾没被气化掉,就会形成脂肪肝;肚皮上的垃圾没有被气化掉,就会形成小肚腩……所以,气虚通常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特征,胖人通常跑不上几步就气喘嘘嘘,实乃体内气不足之象也。

胖人的气虚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气虚(脂人,胆小);二是阳虚(肥人,怕冷);三是痰湿(膏人,肿眼泡);四是湿热(肉人,急躁易怒)。

瘦人血虚亦然。血虚常常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表征。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即多余之气。气太多,动力太大,不仅能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而且还会把不该气化的也气化掉了,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呈现出病理性的亢进状态,所以,瘦人常血虚多火。

瘦人血虚也可分为四个类型:纤弱型(从小纤瘦,骨骼细小,肌肉不发达,抵抗力略低,体力略差)、吸收不良型(脸色缺乏光泽,身体偏向干瘦,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差)、高代谢型(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爱吃而不易胖,脂肪偏少,多见年轻人)和劳碌型(精力消耗大,体力透支多,食欲和消化都不太好,中年人多见)。篇幅和主题所限,这里不再展开。

在中医看来,从一个人外在现象即可推断出其身体状况,如女子凡头发秀丽乌黑,手足有余温并常现润红色,声音柔美平和者,基本可以断定此女气血调匀,身体健康,性格较好。

以下是中医界一些用于判断人气血盛衰的常见方法,罗列如下供各位参考和实践,并祝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身心!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如果一个人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就表明其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

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肝脏主造血藏血,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肾气不足,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肾气充足的人,眼睛则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2、看面色和皮肤

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多为肝气不足。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

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肺主呼吸,肺能将口鼻吸入的气体进行分类处理,将废气和体内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排出,而将氧气等纳入体内,由氧生血,由血生身。同时肺也主皮毛,皮肤老化的关键原因乃气血虚亏,一旦气血不足,则颜色变暗变黄变焦,水分减少,皮肤老化,肌肉收缩,褶皱增多。)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之表现。

(肝为生血之脏器,血之余在发,气血有力则长发,无力则长甲,故视发可察知血之盛衰盈亏。)

4、看耳朵

现代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现在人的耳朵普遍比较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且形状上已有些变形,即使是孩子和年青人,也很少

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那里却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主要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外还看后天的情况,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耳朵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

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则代表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这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肾开窍于耳,两者数量相同,形状相似,一阴一阳,一内一外,一上一下,故观耳可窥肾也)

5、听声音

人的声音也是气血的代表。气血充足的人声音洪亮有力,这也是肺气充足的重要表现。

气血不正常,人的声音也会表现出来。如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会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常会长吁短叹。

(声音乃修五行之造化,辨六腑之根苗,声音藏于气之中,具有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之作用。古之高人常以声音看病相人,如五音中,宫音出问题者脾胃一定有病状,角音有问题者肝胆一定难言健康;又如一个人的声音无宫则轻,无商则干,无角则浊,无徵则缓,无羽则低。声干无财,声浊无文,声缓无权,声低无学。有声无韵,则命促运蹇。金音和润,木音高畅,水音缓急,火音焦烈,土音沉厚。)

6、看手掌

手掌可从四个方面去看,即手的温度、手指指腹、手指青筋和掌心纹路。

如果一个人的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则代表其气血充足;如果一个人的手心经常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心乃五脏之主宰,控制四肢

,流通血气。心肾不交,经脉不通,水火未济,故气血不畅,心不能将气血顺利散布流通到位于身体远端的四肢,故手心偏冷或偏热)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通常都表现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

筋,说明肾气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多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人中的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

痛风等症状。

7、看指甲

看指甲可从两方面入手:半月形和纵纹。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

不超过1/5。

如果一个人手指甲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一个人手指甲上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指甲上的纵纹也可看气血之盈亏:纵纹一般只在成人的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说明这时身体气血两亏,已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8、看牙龈

小孩表现得尚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牙齿的缝隙越来越大,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应该多加注意了,

说明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9、看睡眠

成人如果能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如果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多为血

亏之表现。

10 、看运动

一个人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说明气血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则表明其气血很好。

到底怎么补气血?

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用去花冤枉钱。可现在的人不喜欢听这些话,喜欢听奇技淫巧,比方说又出了什么新药,又有什么新的养生方法,这也是世道人心机巧太过所致。这个问题古来有之,当年乾隆皇帝请一个百岁老寿星来请教长寿之道,老寿星说的也是这些。乾隆不悦,说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寿星的回答是,八十岁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因为只有脾胃吸收了才能长气血。

怎么样才能健脾胃?

不推荐吃药。

因为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但往往脾胃的问题绝对不能依靠吃药,反而更伤脾胃,会适得其反。

1、健脾胃建议运动

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准确的讲是适度地运动。运动过度,会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

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2、养脾胃可以用艾灸的方式

足三里、中脘、关元、内关等,是治疗脾胃虚寒类胃肠病中常用的穴位。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有温中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除了中脘穴外,还可以配合关元穴以温肾培元。

此外,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亦是临床常用保健要穴,为胃之合穴,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效,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

灸法:回旋灸

时间:15-20分钟

通过调查发现:越是大城市,气血亏虚的人越多;往往是在小城市,偏远山区,相对闭塞的地方,气血功能好的,身体健康的人会多一些。越是所谓发达的地方,人的心越复杂,活得越累;城里的小孩,零食很多,比大人还能吃麻辣,冰饮料冰西瓜家里常备着,还没上小学就进行各种教育和培训,去调动心智,所以现在气血亏虚的小孩也特别多。

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警惕,不要让不良的生活习惯悄悄偷走我们的气血!同时,补气血也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哦.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5990.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气血不足的症状] [气血两亏] [血虚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2083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