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疏通经络的8个方法很实用!
《灵枢•经脉》中说: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首先是气血运作的通路,与人的生存,疾病的形成,以及人的健康,疾病的痊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若五脏六腑十二经的气血循行畅通,人不会生病。
现在大多数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有些到医院里检查,仪器却发现不了,往往医生就会给个 「亚健康 」的定论,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殊不知,很多疾病都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累积变化的。中医认为,经络气血循行畅通,人不容易生病;经络堵塞不通、气血不畅,则痛、则瘀、则病。
所以,疏通经络是养好身体的基础。尤其是冬季,大家很重视进补,但是如果经络堵塞,光靠补作用并不大!
根据自身的症状
如何 判断经络是否畅通
身体的一些症状可能对于你来说都 「不是症状 」,但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关爱,正是要从 「审微恙 」开始。 「审 」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真相, 「微恙 」是小疾、小病。通过了解以下这些症状,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经络是否 畅通。
1、冷
经络不通时,身体某些部位也会发凉,比如最常见的是四肢发凉、腹部发凉、头凉,严重一点的则有冷的感觉。这些部位的 「冷 」经常是经络不通的信号。
因为人的体温是由气血及其输送是否正常决定的,气血旺盛,循环正常,体温才会正常。哪个地方发冷,哪个地方可能经络不通,气血难以达到。
例如某些中风后半身不遂的人,经络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会出现一侧体温正常、一侧偏凉的情形。
2、热
经络不通时,身体某些地方又会出现发热、干燥。这是因为热气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发散出去的缘故。除了外邪引起的红、肿、热、痛与发烧所在的经络不通有关,个别发热也可能来自相关的经络。
气血在体内运行周而复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会从邻近的经络那里寻找冲破口,首先易影响的就是存在表里关系或者子母关联的经络,使该经络发热。
比如头部发热,不一定全是膀胱经的问题,也可能是与它相表里的肾经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造成的。
除了冷热感觉外,经络不通对皮表的影响,还可以表现为皮肤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问题。血气不至,毛孔内垃圾排不出来,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长不好,这可是不少女孩子关心的长痘痘、黑头,毛孔粗大的问题,如果经络不通,擦多少化妆品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从痘痘出现的位置,可以看出健康讯息。
痘痘长在鼻旁、下眼包之下的区域(顺着瞳孔下来的位置,即颧骨之内),与肠胃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吃进不好的油就会在此反映出来。外食为主的人很容易如此,吸收到不好的油,便囤积在胃经。
痘痘如果长在法令纹附近,例如左、右脸颊是大肠的位置,可能是不好的油脂不易从大肠排出,比方说便秘,经前大便不顺、油脂排不出,会反映在面部相关位置。
月经周期不正常,嘴角冒痘痘。痘痘如果是长在嘴唇周围,调理就以滋阴降火的药材为主。人中、嘴唇四周到下巴长痘痘,属于中医讲的「肾 」的部分(卵巢、子宫),通常考虑是否有妇科、白带问题。
3、疼和痛
一般我们都会将疼痛放在一起说,而这两个词却有一定的差异。疼和痛是两个概念,两者都和经络不通有关,但程度上有些差异。突然立即产生的感觉叫做疼,而经过按压触摸才会有感觉的叫做痛。
比如我们被扎了一下,立刻产生的感觉叫做 「疼」;如果接着按压一下受伤的地方,这时候产生的感觉才叫做 「痛」。
如果经络瘀滞不通,就有可能出现痛的感觉,这就是「痛者不通,通者不痛 」的由来。
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疼是经络不通的初发,而痛则是经络不通的进一步加重, 「初病在经,久病久痛在络 」,就是这个道理!
遇到疼痛类的问题,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来疏通经络。面积小的可以用阿是穴(身体按着有疼痛的地方都是阿是穴),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积稍大一些可以刮痧,这样经络慢慢就通了。
4、麻和木
经络不通引起的痛苦悲伤进一步发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们盘腿坐得太久,下肢气血不通,就会疼痛;接着,经络被堵,气血彻底不通,双腿就会麻木。只有转变坐姿,气血通畅才能恢复知觉。
肢体呈现麻痹时,须引起重视。尤其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必定要留意肢体频繁出现的麻木感,及时疏通经络,这样能降低中风的产生概率。
5、酸
酸说明经络气血供给减慢,不能满足身体需要。
人在剧烈运动以后,比如快速的短跑后身体某处会发酸或者无力,这是因为短跑时需要更多的气血供应,超过了正常机体气血供应的限度,导致气血供不上来而发酸。
畸形状况下,耗费跟弥补是一个均衡。所以养生运动素来不是激烈运动,而是气血供求平衡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导引术等。西方医学也十分推崇有氧运动,好比慢跑,柔韧性活动等。
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端发酸,或者稍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这个时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经络,就可能发现潜在的痛、肿、胀等经络不通的症状。
6、肿和 胀
经络不通可以是有形的,这就是肿,常由瘀血引起。要消肿,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或者拔罐的方法来调节。很多人刮出来、拔出来的紫色或者玄色 「痧 」,实际上就是经络里的瘀血。
同时,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盖内侧的血海穴。简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血海的 「血 」指的是脾所统之血, 「海 」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凑集,其气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于脾经,脾主统血,具备把持血液不乱行,不淤积的功效,时常按揉可以增进气血流通,对打消淤肿有帮助治疗作用。如果按摩的时候有疼痛感,要注意常常按摩以疏通。
当然,经络不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这就是胀,多由气滞引起。胀通常是气在经络运行不畅时构成的 「涡气 」,身体某部位发胀。
(注:心肾功能不全、淋巴液回流受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病理水肿不纳入此次讨论范畴。 )
所以,如果能了解一些基本的经络知识,咱们大家也可以通过收集经络信号来了解身体的状况。而通过自我经络 「审微恙 」则可以随时了解经络是否通畅,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更为 重要的是预防!
8个方法教你疏通经络,充盈气血
1、梳头, 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方法: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2、艾灸,舒经活络,补阳气
艾灸有很好的舒经活络、活血散瘀的功效,而且能补充人体元阳,补益肾气。
经常艾灸,不仅能够保养身体,还可以治疗疾病。尤其对于女性朋友而言,艾灸不仅能治疗很多妇科病,还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方法:日常取穴位建议艾灸内关穴、曲池穴、足三里穴、大椎穴等。
注意:发高烧、上火、孕妇、燥热体质者禁用。
3、泡脚,促进脚底的气血循环
双脚距离心脏是最远的,与大脑相对处于人体的终端,相隔远,所以脚部的血液循环最为不良,养分差、肤温低,所以使积存的致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成生病之源。
另外,脚部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侧、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还是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的足部反射区。因此通过泡脚可以促进脚底的气血循环,从而让经络变得通畅。
方法:泡脚时,水位一定要超过脚踝;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水温不能太高,以40~50摄氏度为宜。只有科学地泡脚,才能够全方位地促进脚底的气血运行。
4、拍肘窝,排出心肺火气和毒素
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拍打肘窝可以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
方法:拍的时候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拍下去,每条胳膊连续拍打5~10分钟,先拍左肘窝,再拍右肘窝,便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颜色越深问题越严重。
最好是每周拍打一次,一般3~5次反应物就会明显减少,毒素也就清理的差不多了。怕疼的话,轻轻拍打到发红也可以通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拍打结束后,马上喝一杯温水以加速排毒。
5、瑜伽蝴蝶式,促进血液循环
这个 瑜伽蝴蝶式动作, 可锻炼骨盆,促进骨盆的血液循环,滋养膀胱、肾脏等器官,从而改善肤色,令肌肤白里透红,同时有效地伸展背部及胯部强化身体的柔韧度。
方法:双手抓住脚尖,膝盖向两侧打开,尽量往地上贴,腰要挺直,双膝有节奏向地板振动。
6、脸部拨筋刮痧,焕醒肌肤
《黄帝内经》讲:「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所以不要小看脸部,人的脸部有12条经络,很多个穴位,全身的反射区都在脸部。
通过面部拨筋刮痧,能有效激活经络穴位和反射区,促进脸部血液循环,由表及里影响气血流通,让肌肤更红润、紧致。
方法:通过点按刮拭面部特定的穴、区、带,拨按化开对应的经络反应点(筋结点)。日常取穴位:迎香穴、四白穴、丝竹空穴等,手法轻柔,以脸部肌肉稍有感觉的力道即可。脸部拨筋刮痧前可先擦精油,帮助拨 筋棒轻松滑动。
注意:避开皮肤创口或发炎,皮肤过敏者暂时不宜用。
7、常捶背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皆系于背。适度捶打背部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达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等作用。
方法: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注意:后背肺区锤击力度要放柔,体型消瘦、孕妇禁用
8、轻揉耳轮,通肾气
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方法: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以上这些疏通经络的方法,让您从头到脚经络通、气血足,百病不生,从而让日常进补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