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分3种,身体会有4个表现,补益气血要注意4个方面。
对于中医养生来说,气血就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在古代朴素的养生理论里,生命的有无,最大的区别就是气血。
气血足则生命健,气血虚则生命弱,气血无则生命无。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气血不足的人是不会健康长寿的。
那么,我们普通人如何知道自己的气血虚实情况呢?
总的来说,身体如有4个表现,多数是气血有点不足了:
1、 神疲乏力,容易疲劳;
2、 心悸失眠,却又嗜睡;
3、 自汗气短,劳则尤甚;
4、 皮肤干燥,脸色无华,毛发干枯。
上述4个表现,几乎都是气血不足的基本表现,如果有到2个以上,最好能及时调理,补益气血为好。
我们在补益气血之前,还需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气血虚弱”又可分为3种情况:
1、气虚:气虚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2、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3、气血两虚:同时兼有气虚和血虚的表现。如果我们把身体比作植物的话,那么,气就相当于自然界的阳光,血就相当于自然界的雨露。
阳光雨露滋养植物,使其茁壮成长。气血二者则滋养机体,使人神清气足。而一旦气血不足,将导致人体机能全面性的下降,早衰也就出现了。
可以说,气血不足的人衰老得也快。那么,如何避免早衰,补益身体的气血呢?
我们还应该了解气血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握补益气血的方法。
气血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是它们最形象的理解。
也就是说,气是推动营血运行的动力,而营血则是气的“载体”,两者是不可以完全分割的。因此,失血也会失气,失气也会出现营血妄行。
气为血之帅,又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统血三个主要方面。
1、气能生血:血的生化过程离不开气化。食物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营血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都需要依靠气的作用。所以,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从而出现血虚。
2、气能统血: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这个方面主要由脾气来实现的。如脾气虚,不能统血,就会出现“气不摄血”的营血妄行之证。
3、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主要有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肃、肝气疏泄有关。
血为气之母,责主要指气血之间的相符依存。血是气的载体,同时又是气的营养来源。因此,血虚会使气的营养无源而导致气亦虚。血脱则使气无所依附而气脱。
理解了上述气血之间的关系之后,现在,我们可以讨论补益气血的方法了。不外如下4个方面:
1、 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气血两虚则气血双补:
内经有云“虚则补之”。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气血亏虚不足的调理,主要就是从健脾益气、益气生血来进行。
气虚有四君子汤系列,血虚有四物汤系列,气血两虚则有八珍汤、归脾汤等等。
2、经络按摩补益气血:4个穴位,有助于补益不足的能提气血:
足三里:是一个强身健体的要穴。养生谚语说“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摩此处,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扶正祛邪的作用。气血不足的人,不妨经常揉足三里穴,每次左右旋转按压30下即可。血海:人的身体以血为本,若要气色健康,不可不养血,即使是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太溪:肌肤要水嫩,气色要自然,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神门: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睡眠对于气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睡眠不好的人要经常按摩这个穴位。
3、坚持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缺少运动的人,机体的气血运行会受到阻碍。
而坚持运动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气血周流,尤其是气血不足、而见气滞血瘀时更为合适。
4、保证睡眠:
俗话说“食补不如觉补”,睡眠是身体最好的补药。内经有云“人卧则血归于肝”。相对于食疗调养而言,睡觉调养显得更加方便且简单。
尤其是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是人体各项机能器官进行代谢、修复的重要时段。这时候如能进入深度熟睡状态,更利于脏腑机能的调节。
肝藏血得到补充,疏泄之功得利,脾胃生化气血的能力也就更活跃。
总之,气血不足是养生的大忌,更是现代人“早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做好上述4点,补益不足之气血,气血充盈,身体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