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是不是圣母婊?”“吃素的凭什么占有道德制高点?”这些问题经常引发荤素两大阵营的互撕。素食者经常高呼“人类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伤害动物”,苦口婆心告诫吃肉是不对的,吃素吧!素食不仅减少杀戮、保护环境,而且有益健康。面对不听劝阻的“吃肉族”,不少素食者站开启唐僧模式,让“吃肉一族”或不胜其烦出离愤怒,或自惭形愧怀疑人生。那么,素食者是否应该有道德优越感?推广素食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和胸襟?5月20日,由广州市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中山大学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广州市大佛寺善友康乐社承办的《佛教素食与和平饮食》大型公益高峰论坛,高僧及专家对此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也许会让你荤素大战有全新的认识。
中山大学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隽教授论坛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国坚)
中山大学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龚隽教授明确指出,“优越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素食者也是如此。但从佛教的角度看,佛教食素是一种修行,素食者不应该执着于素食“善的表现”。禅宗里面说的平常心,就是让大家警惕这种“优越感”。龚隽教授还告诉大家,素食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无论食素是出于健康考虑,还是出于修行考虑,都应该保持谦卑。
美国伯克利大学教育学博士、演说家、心灵教育家、35年完全蔬食经验的世界顶级蔬食大师、《世界和平饮食world peace diet》作者威尔.塔特尔(Will Tuttle)博士谈素食体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国坚)
素食者的优越感从何而来?已经食素35年的威尔·塔特尔教授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从自己的吃素体验及推广素食的经历中,总结出素食者有三个心理阶段:食素的第一个阶段是自律,这个阶段会有人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会问素食者从哪儿获取蛋白质?这个阶段的素食者比较关注自身的变化。素食者的第二个阶段可以别称之为愤怒的素食阶段。这个阶段的素食者已经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而且也能够做出美味的素食。当他们看到有人在吃肉,就会忍不住劝素,当吃荤者不以理睬时,他会变得很愤怒。素食者的第三个阶段是深度纯素阶段。这个阶段的素食者会用更多的精力关照生活环境,会对破坏的环境产生一种悲悯。威尔·塔特尔教授认为,成为素食者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素食只是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类所处的环境。
国家公共营养师余力博士论坛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国坚)
国家公共营养师余力博士直言:素食者并没有道德优势。相对于“素食”,余力博士更喜欢用的词语是“蔬食”,他提倡大家增加蔬食比例,减少肉食比例。同时,余力博士指出,素食者并非标签,用道德约束大家食素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市大佛寺住持、广州市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广州市大佛寺善友康乐社理事长耀智大和尚论坛发言为网友解答疑问(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李国坚)
广州大佛寺住持耀智大和尚从佛门素食角度告诫佛弟子,吃素是佛教修行的一部分,切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看不起人,应该随喜赞叹素食者。耀智大和尚又做了进一步的开示,他说:佛教中的四无量心,首先就是要修好慈悲心。吃动物和吃植物有什么区别?用刀去挖一棵菜的时候,菜不会感到害怕和痛苦。佛教经典和历代祖师都主张佛弟子要戒杀,不吃肉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同时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己造作杀业。
为什么吃素?每个人的因缘不同,理由也不同。吃素的好处非常多,健康、减肥、环保、长寿等等,但素食者不能以此在道德上绑架“吃肉族”,佛教讲因缘,吃素也如此,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小编有必要提醒,现代工业肉真心不安全,食用一定要慎重。如果有机肉太贵吃不起,可以折中多吃一口素,少吃一口肉,皆大欢喜,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