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音乐
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脾胃却越来越差!
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怎样判断脾胃健康?生活中如何科学养脾胃?小编来教你调养绝招。
一、对号入座,自查脾胃健康
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也能看出脾胃问题,不妨对照自查。
01.脸色是否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02.鼻头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03.口唇是否无血色、干燥
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04.睡觉时是否流口水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
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05.是否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06.睡眠是否不好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07.精神状态是否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08.眼睛是否容易疲惫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二、身体好坏,脾胃说了算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三、脾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
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
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四、这样做,养出好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因此如何健脾补脾,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脾补脾呢?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2、揉鼻头
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3、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4、吃对食物
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
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
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5、常读“呼”字音
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6、揉肚脐
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重叠,置于腹部,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用掌心绕脐按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 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与排泄,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压等。
7、饭后慢慢走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8、运动健胃最健康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运动是万能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增强胃的运化功能。像我们这样的办公室忙人们可用仰卧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40次仰卧起坐。
9、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
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愤怒都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疗胃肠病,要经常心情愉快,保持乐观,避免患得患失、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五、养脾的中药和汤方
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01 补中益气汤
【组方】: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功效】:用水煎服,即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02四君子汤
【组方】:党参或人参10~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甘草3~5克。
【功效】:熬在一起,补益脾胃的效果很好,且药性平和。
03山楂
药食皆佳的山楂,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属胃和肝经,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除此之外,山楂还有平喘化痰、抑菌、治疗腹痛腹泻的神奇功效。
04山药
山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山药的工作——“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山药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为药食两用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本草经读》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久服二字。”
山药可是个好东西,既保养健康又有美容作用。但山药最好心买铁棍山药,刺儿比较多比较硬的,蒸着吃、炒着吃,或者熬粥喝都可以,平补脾胃的效果最好。
山药与其他滋补食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滋而不腻,其他食物滋阴多了就湿,湿多了就能化成热。但山药不会,它不热不燥,为平补脾胃的良药,尤其是对五脏气血的虚损补益效果绝佳。山药常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05 陈皮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最好厨房里常备陈皮。俗话说“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病症。
因此,在烹调荤腥膳食时适量加入陈皮,既可以借助陈皮的芳香之气除去肉食的腥膻气味,增加菜肴的香味以增进食欲,又可充分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的药效,减少痰湿和肥甘厚腻对脾胃的伤害。
06四宝粥
制作方法:莲子肉10克左右,山药要2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实10克左右,加一两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吃一碗,晚上还可以再喝一碗。
坚持吃四宝粥一个礼拜,基本上就能看到成效,有的要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好起来。
六、养好脾胃:春夏秋冬各有养法
脾胃特别怕冷,怕湿,也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湿的地方要少去。
衣被要保暖,因此,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导致胃病发作。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
夏天,湿气较重,多吃豆类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
秋天,从立秋开始多喝粥,粥最健脾。
冬天,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脾胃病中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
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如食管裂孔疝等。
食管下括约肌,位于食管与胃交接处。进食时,该肌肉松弛,食物通过;平时,该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以防止胃内容反流进入食管内。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是胃食管反流发生的主要机制。
另外,当进食过多、弯腰等因素使胃内压上升高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也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不当饮食,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胃内压增高,诱发、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肥胖、吸烟、饮酒、精神因素(劳累、紧张焦虑、生气等)等等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大关系;
而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减少,甚至控制其发作,这也是该病的最基本治疗方法。
那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生活、饮食的自我管理呢?
一、控制体重
过重和肥胖的人会增加腹压,并使食管下括约肌紧张度降低,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据研究,无论肥胖与否,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点,胃食管反流风险增加30%;肥胖的人有35%都有烧心的症状,只要体重减轻10%,就能明显改善反流症状。
实践证明过重和肥胖的人体重下降4.5~7kg,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控制体重,除了坚持体力活动外,是控制饮食的量(之后会专门介绍)。
二、调整饮食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必须忌以下食物,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1.戒烟
吸烟,能松驰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减弱食管顺蠕动、减少唾液的分泌,使食管酸的清除时间延长,并增加食管对酸的敏感性,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加重胃酸对食管的损害,并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
挪威一项超过3000人的调查发现29%~37%抽烟或之前抽烟人中出现过烧心和反流症状。戒烟后体重指数增加超过正常3.5的人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仍是不吸烟的两倍。
烟龄与反流症状相关。每日吸烟、烟龄超过20年的吸烟者与烟龄不足1年的人相比,反流风险增加70%。
2.戒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亢进,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自发性松弛;大量饮酒,使胃内压力增高,及醉酒后的呕吐,都会使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损害食管粘膜,并且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食管粘膜。
3.忌咖啡、茶
咖啡因刺激食管下括约肌,使它比较松弛,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咖啡因也会引起大量胃酸分泌,造成不适。另外,多饮茶会增加胃内压力,容易胃食管反流。
4.忌巧克力、可可
巧克力中含有一种甲基黄嘌呤的成分,研究显示会造成食管下括约肌松驰,这会导致胃食管反流。
5.少进油腻食品、高脂食物
膳食中的脂肪能够明显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餐后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高脂(烧鹅、猪蹄、红烧肉等)餐后降低更明显。因为脂肪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胆囊收缩素的释放,从而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延缓胃的排空,让食物消化变慢,胃和十二指肠里的食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
减少脂肪摄入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每日脂肪摄入量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31953.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中医] [陈皮] [脾胃不和] [脾胃失调] [脾胃不和的症状]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括约肌] [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