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政变,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政变成功者弑兄灭弟逼父的李世民当上了皇帝,文治武功被后世尊为“一代明君”唐太宗。
一、太白金星临午位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按照古人朴素的宇宙观,这种天象是发生大事的预兆。六月初三己未日,太白金星再次出现在正南方的午位。
精通天文历法的太史丞傅奕预感到了什么,他早就知道李渊长子,也就是皇太子李建成与四子齐王李元吉同二子秦王李世民势同水火,彼此不容,便秘奏李渊道:“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世民)
傅奕的意思十分明确:太白金星出现在秦王封地的上空,此天象是李世民要当皇帝的征兆。
说来这李渊自晋阳起兵后当上皇帝,对于自己这个二子李世民十分不放心,功高盖主也好,野心勃勃也好,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总是明争暗斗,树立自己的势力。
李渊总是调解他们兄弟的关系,打压李世民,防止他威胁到皇太子李建成的位置。
如今天象有此征兆,怎能不让他挂心,这不是要谋反夺权吗?便把李世民召来训斥质问了一番,想收拾李世民。
令李渊感到意外的是,李世民并没有为此事辩护,而是语出惊人,告发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与李渊后宫的嫔妃私通淫乱,并且言辞肯定地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妃子私通淫乱,这还了得,让李渊头脑“轰”地一下,一时间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也就不再追究太白金星这个自然天象,反而对李世民说:“明天我召你们前来,对质此事!”
李世民返回府上,心狠手辣的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先下手为强,一举铲除李建成与李元吉,阴谋夺权,他早就把李建成的亲信,守卫玄武门的常何收卖了。
李世民找李靖商量,李靖表示这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不掺和,又找了徐世勣,徐世勣也是如此,不趟这浑水。
唯有手下猛将尉迟敬德慷慨激昂,让李世民早动手,李世民便找他的两个智囊房玄龄、杜如晦以及大舅哥长孙无忌商议。
这房玄龄与杜如晦,自出道就随着李世民混,曾经受到李渊与李建成打压,这二人意志也有些动摇,想重新“站队”,疏远了李世民,李世民十分恼火,狠狠地说:“是背我邪?即不从,可斩其首以来。”
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尉迟敬德拿着李世民的佩剑,以是死是从相威胁,这才令二人不得不站在李世民这边。
次日,也就是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率手下九员将领埋伏在玄武门。
那么,这九员将领都有谁?有没有名声响亮的秦琼与程咬金?
在《旧唐书》中二人的传中分别有:
“及平隐、巢,(秦琼)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事平,(程咬金)拜太子右卫率,寻迁右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尉迟敬德)
从《旧唐书》这含糊其辞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二人并没有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是保持中立,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拉拢二人,便给二人加官。而《新唐书》中皆记载二人“从诛建成、元吉”,实是粉饰之辞,来说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合理”性。
那么随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九个人都是谁呢?
在李世民大舅哥的传中记载:“六月初四,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二、玄武门之变有什么内幕?
追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恩怨,无非是权力之争,积怨已久。
据现存正史记载: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夺取他的太子位,伙同齐王李元吉想方设法陷害李世民,想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为了自保,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成者为王败者寇,这其间错综复杂,李世民一定有篡改历史真实的嫌疑,隐去了许多历史真实,但我们还是能从新旧唐书中看出点踪迹。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前后三次要看史官门写的其父唐高祖李渊以及他本人向实录,分别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十月、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四月和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七月,根据中国历史惯例,当朝帝王是不允许看有关自己的实录,由之,前两次都被史官拒绝了。
(李建成)
然而李世民不会甘心,第三次把当朝宰相监修国史的房玄龄叫来,严肃认真地说:“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这是多么堂皇的理由呀,看看你们记载了什么恶?可引以为戒。
房玄龄怎敢违圣意,只好与修史的人“认真”删改了高祖与李世民实录各二十卷,然后呈给李世民看。
李世民其实敏感的便是玄武门前后那些事,看了之后,又严肃地对房玄龄说:“当年周公诛管叔、蔡叔而使周室安定,季友鸩叔牙才使鲁国太平。我所做的(当然是指弑兄灭弟之事)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你们不要忌讳这件事,应该修改、删除浮夸不实的内容,直接了当地把经过记录下来!”
这分明暗示李建成与李元吉是乱臣贼子当诛之呀!
据说当年李渊晋阳起兵,便是李世民积极撺掇,为李渊出谋划策,得到李渊的承诺,如大事成,就封李世民为太子。
笔者认为,李渊不是一个平庸之辈,看到隋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乘机揭竿而起,也不可能出于李世民的怂恿,他贵为一方封疆大臣,手下谋臣武将不止一个,而且长子李建成持重仁厚,不可能不参与此等大事,并且刚起兵,李渊也不见得就想到当皇帝,鹿死谁手尚未知,当时势力大的枭雄很多,有嫡长子李建成,不可能轻许李世民为太子,自己给自己埋下祸根。
李渊起兵,固然李世民功劳很大,平定薛举父子,消灭刘武周,干掉窦建德,收拾王世充。而李建成同样为李渊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就是那个“坏种”李元吉也不是软柿子,骁勇善战。
李渊在这三个儿子以及手下文臣武将的辅佐下羽毛渐盛,才野心勃勃,建立了大唐王朝,成了开国皇帝,也深知历朝历代皇子争权,骨肉相残,并且他也深知儿子李世民不是一个屈人之下的主。
李渊曾经对宰相裴寂说:“此儿(李世民)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也。”这番话弦外之音就是李世民野心颇大,并且当面训斥他说:“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邪!”
中国封建王朝,储君都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李建成沉静稳重,生性仁慈,这也是最佳人选,自然名正言顺成了太子,也得到大臣们的认可。
天下逐渐太平,李建成(包括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也显露出来,并且李元吉与李世民十分不对付,视李世民为眼中钉肉中刺,时不时在其父面前攻击李世民,背地里窜通太子李建成搞倒李世民,相反,李世民也深知,有朝一日李建成登基,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于是彼此都积累实力。
李渊也看出他们兄弟之间水火不容,极力平衡各方关系,起初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之上,食邑三万户,地位仅次于李渊与李建成,并且天策可以自署官属,李世民借此网罗人才。
圆滑老道的太子李建成也同样广纳贤士,一时间朝中文武形成三股势力,其一就是保持中立的文臣武将,如李靖、徐世勣这些比较冷静的人;其二就是太子一党,当时的宰相裴寂、文臣魏徵、王珪,大将薛万彻等人以及齐王李元吉都追随太子李建成;其三便是李世民一党,谋士有杜如晦、房玄龄,武将有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以及李世民大舅哥长孙无忌等人。
李建成与李元吉看出李世民的野心,李元吉便撺掇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仁慈的李建成总是下不了手。
心狠的李元吉却不想放过李世民,明争暗斗,恩怨越来越深,李渊也似乎察觉到李世民对长子李建成的太子位构成威胁,便收回了李世民的兵权,进一步分化李世民的手下亲信,把李世民的两个谋主杜如晦、房玄龄,大将程知节等人外放,把掌管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建成,无疑是强化李建成的权力,巩固李建成的太子位。
三、弑兄灭弟夺权
李世民“诬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事,被李渊的宠妃张婕妤知道了,立马派人飞报给李建成,李建成也预感事态很大,叫李元吉来商量。
李元吉比较敏感,认为谨慎为好,可称病不往,以防意外发生。
而李建成没有想到李世民会痛下杀手,认为应该前去,亲自对父皇李渊解释,证明自己的清白,维护自己的声望,如果避而不往,反而坐实了自己淫乱后宫,私通妃嫔的事情,让李渊生疑,对自己不利。
李建成比较自信,他认为玄武门守备常何是自己的亲信,自己又拥有两千长林军与三百骁勇善战的骑兵,李元吉府上也有一支人马,而李世民仅有府兵八百人,又不可能渗透到宫中,就是万一有点意外,他的人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驰援。
并且李建成错误地,宫中禁地,又有父皇,这李世民不敢造次,这恰恰是李世民猜透了李建成的心理,出奇不意,攻其不备,擒贼先擒王。
第二天李建成与李元吉带着几个随从悠闲地进宫,当来到临湖殿,发现有些不对头,急忙调转马头想撤,已经晚了。
早已经埋伏在这里的李世民带领伏兵杀出。
李元吉情急之下连着向李世民放了三箭,本来李元吉箭法很准,今天有点邪门,三箭都没有射中。
就在这时,弓弦响处,李世民一箭把李建成射翻栽下马而死。
李世民手下尉迟敬德等人也射伤了李元吉,让他从马上摔下来,一瘸一拐向玄武门旁边的树林逃窜,李世民见状纵马来杀他,不巧衣服被树枝勾住,从马背上摔下来,李元吉一见,跳过来,夺过弓,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杀到,一箭结果了李元吉的小命,让李世民虎口逃生,有惊无险呀。
这时,东宫与齐王府的兵马闻讯赶到,猛攻玄武门,形势十分危急尉迟敬德手提李建成与李元吉首级给他们看,他们看到主子已经被杀,一下没了斗志,立马溃散,降的降,逃的逃。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灭弟之后,逼迫其父李渊禅位,李世民用血腥夺得了皇位。
从史料的片言只语可以看出,李靖与徐世勣直接拒绝了李世民的骨肉相残,而秦琼与程知节也没有参与这次“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