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基金简称后面会带A、B、C等等不同的字母,显示了同一个基金设置了不同的基金份额。有的按照收费模式划分,有的按照持有金额划分,有的按照风险收益结构划分,有的根据投资者类型或者销售渠道划分,有的根据交易币种划分等等。然而,这些字母具体的含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基金下同一字母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份额分类方式就是按照不同的收费方式划分,常见(但不绝对)的定义就是划分收取认申赎费的A类份额和收取销售服务费的C类份额。
最传统的A类和边缘化的B类
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最传统的收取认申赎费的模式。
最早做分类收费的应该是成立于2002年10月的华夏债券基金。该基金设置了前端收费模式(A类)和后端收费模式(B类)两种分类方式。其中,前端收费在申购时收取申购费的模式,后端收费是指申购时暂不收取申购费,这笔费用可以延迟至赎回时再收,并且与赎回费一样持有时间越长费用越低。
对于一个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而言,长期持有可以减免甚至取消申购费岂不是很开心?然而销售机构就不开心了,本来卖了一笔基金就可以收一笔手续费的,现在这笔手续费还要拖着不付,最后还有可能就没了,那不是很痛苦。于是,这类B类收费模式并不讨喜,逐步被边缘化,近年来新发产品以及几乎没有这样的设计了。
C类收费方式的兴起
最早的C类模式产品是2006年3月成立的南方多利中短债(现南方多利增强债券)。该产品创造性地引入了计提“持续销售费”的收费模式,不再收取传统的申购赎回费,而是每天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只不过,当时南方多利只有一种份额,故当时也并没有“C类”这一叫法。而南方多利成立不久,华夏债券随即在2006年4月推出了华夏债券的C类份额。“C类”份额才由此正式诞生。
相比传统的A类模式,C类在申购赎回阶段均不收取费用,降低了投资者短期持有的成本,因无显性收费投资者体验也更佳,灵活性好。C类模式这一“中国特色”自诞生以来,逐步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并得到了推广。
一开始的很长时间,C类模式只有债券型基金才有,直到2013年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才出现了C类份额,但设置C类份额的产品数量也不多,并非成为“标配”。
而如今呢,不管是偏股还是偏债,基金A C两类似乎已经是成为标配了。
A还是C的临界点
那如果想买的基金同时有A类和C类两种份额,那应该选哪个呢?
简单的结论:短期资金买C类,长期资金买A类,中间存在临界点。
A类收取一次性的认申购费,而C类将按照年化费率持续性收取,随着持有时间逐步提升。
举个栗子,找了一个基金,A类份额申购费如下:
赎回费率如下:
同时,C类销售服务费率为0.5%,不收申购费,赎回费如下:
怎么算临界点呢?
一般而言,短期的A类费用高于C类,而在临界点,两者费用相同。
1、如果持有30天至1年,申购费1.5%,对应赎回费0.5%,合计2%,年费0.5%的C类需要4年才能达到,因此C类比A类划算;
2、如果持有1至2年,申购费1.5%,对应赎回费0.2%,合计1.7%,年费0.5%的C类需要3.4年才能达到,因此C类比A类划算;
3、如果持有超过2年,申购费1.5%,对应赎回费0,合计1.5%,年费0.5%的C类需要3年才能达到,因此3年以内C划算,3年以上A划算。
然而,小伙伴们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还是能够见到最低一折的申购费,如上图实际的申购费仅有0.15%,结论就会有不同了:
1、如果持有30天至1年,申购费0.15%,对应赎回费0.5%,合计0.65%,年费0.5%的C类需要1.3年才能达到,因此C类比A类划算;
2、如果持有1至2年,申购费0.15%,对应赎回费0.2%,合计0.35%,年费0.5%的C类需要0.7年才能达到,因此0.7年(也就是8个多月)以内,C类比A类划算,超过则A划算。
可以看到,申购费打折后,临界点从3年缩短为8个多月。
话说,大家买基金,是喜欢买A类还是C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