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老话有很多,至于对不对,不能一概而论。但也还有很多养生经验,都是祖祖辈辈经历过的“教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养生保健都大有裨益。
有些关于健康生活老话,年轻人确实应该听一听。今天小固带你一起,来听听老人家的这些金玉良言,让你少走养生的弯路。
01
胃寒大,服盐巴
胃疼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可能是胃寒过重导致的,可以炒盐冲水喝。中医理论中的炒盐,有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可以中和胃寒引起的胃痛。
做法:抓把盐放在锅里炒15~20分钟,炒至盐的颜色微微变黄就可以了。炒好以后,一次取0.5克,用热水冲服。一天喝一次,喝三四天就好了。
02
夜卧吃萝卜数片,避生咽喉之疾
季节交替,很容易感冒,如果有流清鼻涕、嗓子疼的症状,吃点萝卜就能缓解。萝卜还能消食化水、除湿祛痰、生津止渴、利大便和小便,对于嗓子干疼很有好处。
做法:每晚睡觉前,吃上两三片白萝卜,嚼烂了吃下去,漱漱口再睡觉。
有人担心吃萝卜会耗气(指正气的耗损),其实适量吃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顿吃上半斤或一斤,那当然不合适,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
03
三寒两倒七分饱
短短的七个字里面,包含了三种养生智慧。
三寒:指“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要注意增减衣裳。
三寒时节由于气候反常,人们很容易因为没来得及察觉而受寒。所以在养生之道中历来强调“三寒”的调养,要随时关注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秋寒时节,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也有助于增强正气,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两倒:指睡好子午觉。
“两倒”的好处显而易见。“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即晚上最好要在子时之前(23时之前)入睡,午觉需要在午时(11时~13时)休息20分钟即可,以利于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交接。
七分饱:就是吃饭要吃七分饱。
如果经常吃得过饱,久而久之,脾胃就容易受到损伤。如果脾胃损伤,其他脏腑也会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很难恢复。所以吃饭时,当你感觉还能再吃几口时,最好就离开餐桌。
04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在中医眼中,这句老话可是养护脊柱的法宝。
站如松:当你站立时,你的后脑勺、后背部、后臀部和脚后跟都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如果不能理解可以试试靠墙而立,使后脑勺、后背部、后臀部和脚后跟紧贴墙壁。
坐如钟:整个人的臀部和后背部全部坐满,紧靠在靠背椅上,并保持小腿与地面、膝关节和髋关节各垂直呈90°,保持下颌微收的状态。
卧如弓:侧卧对脊椎的放松最好,但由于人体在睡眠中的时候姿势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的,很难维持某种固定的姿势不变,所以,只要睡得舒服就是好的姿势。
05
饥梳头,饱洗澡
这句话是指梳头的时间最好是饭前,洗澡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
饥梳头:饭前头部气血处于平稳状态,饭后头部血液循环加速,全身气血充足。饭前梳头有助于帮助消化,避免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适。
饱洗澡: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应该是吃饱了之后。饭后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给;二可避免因饥饿可能引起的无力、眩晕、休克等机体不适。当然,也不建议吃完饭马上就洗澡,中间最好休息一个小时。
这些“老话”凝聚了古人的养生智慧,但也有些已经证实了是古人的误解,比如“高枕无忧”、“白头发拔一根长十根”等。
而有些老话譬如“青菜萝卜保平安”“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等,直到现在仍是非常有价值的养生之道,不妨择其精华去其糟粕,践行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