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庄子言: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整个中医药和养生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很成熟。对“养生”表达最好的是西汉的《淮南鸿烈》一书。书中认为整个人体生命系统(古称“器”)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形——“形者,生之舍也”,即人体生命的“房子”;二是神——“神者,生之制也”,即人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是生命的主宰(“制”);三是气——“气者,生之充也”,气是沟通形与神之间关系的使者,用今天的语言说,就是信息。排在第一位的是“神”,其次是“形”,最后是“气”,而且“一失位,三者俱伤也”。中华原创医学是这个原则,狭义的“养生之道”也是这个原则。那么,如何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淮南鸿烈》讲得很清楚:第一,“将养其神”;第二,“和弱其气”;第三,“平夷其形”。现在我们将“养生”局限为食疗、药膳,有以偏概全之嫌。养生就是“养神”,或者说“养心”,或者说“养性”。食疗、药膳,只是养生当中的一部分,虽然它很有价值,但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因为第一位是“养神”,第二位是“养形”。食疗和药膳实施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体的自组织能力,也即“养神”,也就是说现代人们所称的词汇“气功”(严格说来应该是“医学气功”,古代又称 “导引”“养生”)是养生学最关键的内容,而其指导思想是东方文明整体观。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延养生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二十四节气养生集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达到身心健康。 01、立春养生篇 02、雨水养生篇 03、惊蛰养生篇 04、春分养生篇 05、清明养生篇 06、谷雨养生篇 07、立夏养生篇 08、小满养生篇 09、芒种养生篇 10、夏至养生篇 11、小暑养生篇 12、大暑养生篇 13、立秋养生篇 14、处暑养生篇 15、白露养生篇 16、秋分养生篇 17、寒露养生篇 18、霜降养生篇 19、立冬养生篇 20、小雪养生篇 21、大雪养生篇 22、冬至养生篇 23、小寒养生篇 24、大寒养生篇
延养生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二十四节气养生集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达到身心健康。
01、立春养生篇
02、雨水养生篇
03、惊蛰养生篇
04、春分养生篇
05、清明养生篇
06、谷雨养生篇
07、立夏养生篇
08、小满养生篇
09、芒种养生篇
10、夏至养生篇
11、小暑养生篇
12、大暑养生篇
13、立秋养生篇
14、处暑养生篇
15、白露养生篇
16、秋分养生篇
17、寒露养生篇
18、霜降养生篇
19、立冬养生篇
20、小雪养生篇
21、大雪养生篇
22、冬至养生篇
23、小寒养生篇
24、大寒养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