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养生吃什么好?您关注的养生要点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2-02-24 发表于话题:春夏吃什么养生 点击:379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养生 > 惊蛰养生吃什么好?您关注的养生要点都在这里! 手机阅读

  今日,惊蛰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名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属性。作为中医学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它也极为重视节气养生。

  中医如何认识惊蛰,

  春季为何容易口舌干燥、牙龈出血,

  惊蛰养生吃什么好

  ……

  一起跟随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教授快速浏览养生核心要点。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蛰”,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藏也”,《尔雅·释诂》则言“蛰,静也。” “蛰”本来描述的是一种现象,指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到了冬季,动物就开始伏藏和安静下来。

  “蛰”字的构成,下面的“虫”,并非仅指昆虫,而是所有动物的统称。《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中,就有在不同的干支年份,毛虫、介虫、鳞虫、羽虫、倮虫等“五虫”繁育、活跃、死亡的记载,把所有动物都称为虫;其上面的“执”,则为音符,故古代亦有人将“蛰”读为“执”。

  惊蛰,古代又称为“启蛰”,是指随着气温慢慢回升,天之阳气的生发,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树木长出新芽、开花,小草泛绿,冬季伏藏的动物也开始从土里钻出来,变得极为活跃,自然界一下子变得生机盎然。而这种特征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描述,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除了肉眼可见的大的动物外,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微生物也开始活跃,如细菌、病毒开始苏醒。因此,春季也是很多疫病流行的季节。


人体如何感知惊蛰

  惊蛰之后,阳气徐徐上升,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上火。由于阳气上升,部分素体阳气偏盛的人在容易出现火热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流鼻血、便秘等。

  

  临床上很多患者反映,原来一直吃着很舒服的中药,最近吃却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有的人鼻子、牙龈出血,有的则易于出现皮肤风疹或过敏性鼻炎等问题。“火性炎上”,上述症状都是火热上升至头面的征象。

  第二,失眠、头痛、眩晕。在人体五脏与四季的相应中,春天属于木,对应肝脏。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上升,阴血则会相对不足,因此,常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肝气欲升而不得升,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抑郁、焦虑、失眠等现象。而素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此时精神疾病也容易加重。民谚素有“菜花黄,痴子忙”之说,即是指春季精神疾病易于复发。

  二是肝阳升而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在春季,临床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升高。

  第三,传染性疾病增加。万物复苏,细菌、病毒滋生,传染性疾病增加。在过去疫苗接种不广泛时,乙脑、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积发病,现在虽然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消灭,因此春季依然要谨慎。


衣食住行里的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里的“养阳”,不是温补阳热之品,而是通过各种活动、行为、精神调摄等,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活跃。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的阐述,在惊蛰节气,我们的睡眠、运动、衣着、精神状态等,都要有相应变化,以促进阳气生发、肝气舒达。

  一是睡眠适度减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倡,春三月要“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以顺应春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的变化,促进人体之气的生发。

  二是适度增加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疏泄。早起配合运动,能够有效预防春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发病。

  

  三是多食绿色蔬菜。绿色属木,与肝脏相应,荠菜、茼蒿、薄荷等绿色蔬菜既可以促进肝气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热,防止春季火热上炎。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类,麻辣火锅也要少吃。

  四是注重精神调养。《黄帝内经》强调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是说,多生机,多给予,多奉献,多奖赏,以调摄精神状态。


简便易行养生法

  除以上方法外,我们还有更为有效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乌梅

  

  乌梅是在五月采摘的将熟之青梅、黄梅等用烟熏制而成。古代一般将青梅、黄梅装在篮子内,放置于突起的出烟口上熏黑备用;而现代多用烘干、烤干的方式制作。

  乌梅味酸,入肝,既有收敛之性,可以养肝阴、清心火,又有生发疏泄之用,可以疏肝气。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清心除烦,改善睡眠,治疗皮肤过敏等。

  食用方法:独梅汤,即以乌梅15克煎汤,白糖冲服。

  可以在惊蛰前后,每日一剂,连续7日;平时亦可经常服用。

  凡肝血不足,肝气妄动,克脾、扰胃等所致的泄泻、吐血、咳嗽、发热、口干舌燥、失眠、皮疹、鼻炎等均可服用。


太冲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该穴具有疏肝解郁、清泻肝火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防治脑中风、高血压、抑郁症、失眠、疲劳综合征诸症,被历代医家所重视。该穴位与双侧合谷穴合称为“四关”,是养生保健、疾病治疗之要穴。

  春季肝郁多发,肝火易升,通过推按太冲穴,可以很好改善、预防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等春季多发病。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轮流向足趾方向推太冲,每次200次,直到太冲疼痛感消失。每日一次,隔日一次,建议经常推揉。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11019.html

标签组:[健康] [养生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3383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