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医养生的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2-03-01 发表于话题:中医养生力量 点击:668 当前位置:114养生网 > 健康养生 > 中医 > “和”:中医养生的核心价值 手机阅读

《周易》中说:“保和太和,乃利贞。”字面直解就是:保住“和”,拥有最大的“和”,就有利于占问之事。可以看出“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优秀中华文化三大支柱“儒、释、道”的核心价值都是“和”,儒家倡导为人处世遵循“仁和”;佛家以生死轮回立论,主张消解冲突矛盾,崇尚“圆和”;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利万物而不争”,主张“柔和”。

如果用一张图来形象化地展现中华文化,那这张图只能是太极图。太极图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亦阴亦阳,不阴不阳,本无阴阳,能生阴阳。儒家是白鱼,偏于阳刚、入世;道家是黑鱼,偏于阴柔、隐逸;佛家是外面的圆圈,强调空、圆融;医家则位于中间的“s”曲线,在阴阳之间,处于中和的位置。

因此,太极图精神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字在古汉语系统中有两种字形,一种是“ ”,最早见于甲骨文,它的本义是指从三孔(或六空、七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以便调和各种音响;另一种造型是“ ”,最早见于金文(大篆),其本义是指音声相合,旋律合韵。汉隶以后“和”字的写法就调整了“禾”、“口”左右顺序,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和”。《说文解字》说:“和,相应也。从口,禾声。”由此可见,“和”的本义是指声音的配合、协调,引申之,抽象之,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哲学范畴。但尚“和”思想在经典文献中很早就被论及,《尚书》中提到“和”有四十多处,如“协和万邦”等。《周易》的中孚卦的九二爻辞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彖传·乾》:“保和太和,乃利贞。”在《国语》中“和”更是被看成天地万物生成序列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力量,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作为优秀中华文化至今“活着”的代表,中医学当然尚“和”,所以,中医养生的核心价值同样是“和”。

首先,中医养生的理论根基是“和”。即“天人合一”观念,《周易》说:“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意思是说易道概括了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天人合一”的主要意思是天人同道、天人同序、天人同构、天人同理,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护自然环境。

其次,中医养生的生理病理基础是以“和”为参照而确立。《黄帝内经》采用“阴阳”概念(中医学整体理论架构的基础就是阴阳,从始至终,不离阴阳),中医按照阴阳理论来描述、思考并解决人体生命的所有问题。可以说,只要把阴阳学懂,再学中医就会一通百通。比如,中医讲人体分阴分阳,身体部位上面为阳下面为阴,前面是阴后面是阳;心肝脾肺肾五脏是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人体气机升为阳,降为阴,出为阳,入为阴……我们看中医时,大夫会说阴虚或者阳虚,阴盛或者阳盛,阴阳再结合五行、五脏就会把病症分得很清楚,比如肾阴虚要吃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要吃八味地黄丸。所以,阴阳失和,百病由生,阴阳中和,长生久视;阴阳没能调和,治疗就无效,阴阳调和了,疾病就痊愈。

最后,中医养生的方法体系是以“和”为导向而制定。比如饮食调养,目标就是阴阳调和,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吃桂圆、牛羊肉等偏阳的食物,通过补阳来达到阴阳中和,阴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吃百合、山药、奶制品等偏阴的食物,通过补阴来达到阴阳中和,把阴阳调中和了,就是养生。

本文来源:https://www.114yangsheng.com/articles/10152.html

标签组:[中医] [中医养生] [阴阳

相关APP下载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话题

健康养生推荐文章

健康养生热门文章

0.157415s